移至主內容

1980:我們一直都在

2025/08/30 19:26
5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標題1980 :我們一直都在

照片

您昰否感到苦惱、無助、絕望?
如同一艘孤舟漂浮在黑暗的海中
請撥打1980讓慈愛又專業的張老師陪您一起走出迷霧

照片


求助這件事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沒有人可以自己去解決自己所有的問題,所以求助這件事是必然的.

照片


在1980這條專線上,我們接住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聲音.

照片

專訪:張老師中心總幹事
我們最大中的服務還是1980專線,心理健康推廣,希望做到健康求助行為,希望給予他們一個一般性的求助的管道,只要需要就可以來求助.

照片


張老師桃園中心與中壢聚點已陪伴市民近50年, 130多位義張老師深植信任,然而,今年10月31日,桃園中心將整併於中壢,為何做出這樣的調整?

照片


我們一個單位要維持兩個,他的所有的行政都是Double,在支援的配置上也會比較辛苦一點,所以現在是一個數位的時代,他不是講求你的聚要多,而是說你的資源能夠集中,把這個資源集中能夠比較好的運用,所以是我們單位經營策略的一個調整

照片


在地義張老師知道,桃園中心這個空間有無可取代的意義

照片


現在桃園分事務所,實際上他有很多標案需要做實體的服務,可以就近讓我們所有社會人士,在這個地方做面談,或做強制親子教育是一個很好的場所.
更重要可以留住很多義務張老師這些人才,讓他們能夠繼續為我們社會大眾做貢獻

照片


如果說貿然地去把它裁撤,我們的市民呢,要接受諮商輔導的權利跟幫助,會越來越少.

照片


面對轉型,中心正規劃讓義張老師持續以多元方式陪伴在地.

照片


轉行過程就會有一些需要互相適應的地方,距離的關係,我們就會用彈性服務的方式,然後另外是可能,可入校啊,或者是說到我們安置機構去,做我們安置生的協助,或說做我們心理健康推廣的協助,這個是我們通過策略轉型,然後透過不同的服務方式,來提供桃園地區民眾更多更多不同的一個協助

照片


聚點會調整,方式會改變,但張老師的心始終不變,1980一通電話,我們一直都在.

照片

公民記者林育葶風影桃園採訪報導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4:27

舞動社區 讓夢想起飛

風影
2,570 0 1
▶︎ 03:22

造橋南瓜節開鑼

向楊
6,331 0 8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