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黑暗裡的光 從礦坑到世界

2025/08/30 12:19
10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公民記者光之子  猴硐採訪報導】

他們曾在礦坑深處揮汗如雨,現在憑藉信仰與記憶,為世界點亮希望之光。 

猴硐煤礦曾是台灣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但隨著礦業停產,黑金歲月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一群年邁的礦工卻選擇不讓歷史被遺忘,他們合力建立「猴硐礦工文史館」,希望保存礦工的文化與尊嚴,讓後人記得這段以生命燃燒換取經濟發展的年代。 

照片

然而,這條路並不容易。猴硐因「貓村」成名,吸引大量遊客,但多數人對礦工故事知之甚少。文史館長期面臨資金匱乏、政府資助不足,且年輕人意願不高的困境。老礦工們只能依靠微薄年金,一磚一瓦修復老照片、工具與文物,並親自擔任導覽志工,默默守護屬於他們的歷史。

照片

 轉機出現在地方文化團體與志工的加入。近年,許多大專院校與社區協會紛紛走入猴硐,協助進行史料整理與展覽設計,並透過社群媒體與活動宣傳,讓更多人看見文史館的價值。青年世代的參與,不僅減輕了礦工們的負擔,也為地方創生注入新活力,使礦工的生命故事逐漸被更多人聽見。

照片

 如今,來到猴硐的遊客,不再僅為「貓村」停留,也開始走進文史館,聽礦工的親身導覽,觸摸頭燈、便當盒與沉重的礦坑工具,感受煤黑背後的血汗與勇氣。對這些老礦工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觀光人潮,而是他們用最後的歲月,終於守住了尊嚴,也讓這段屬於台灣的勞動史得以延續。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你可能也會喜歡

猴硐礦工文史館 不要說再見

dov
8,544 0 0
▶︎ 04:01

讓愛發聲 跨越的旋律

光之子
339 0 0
▶︎ 04:36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