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蔣市長提出「公家機關要勇於創新」
近年來,台北市政府各局處辦理的活動,確實常被外界感受到形式大同小異,例如傳統的開幕記者會、啟動儀式、官員合影等。這樣的安排雖然能確保流程完整,但長久下來,容易被認為缺乏創新,也難以在市民與媒體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蔣市長提出「公家機關要勇於創新,不要只交給外包廠商構思」的提醒,意義在於強調政府部門應該從「流程導向」轉為「顧客導向」。活動不應僅止於「完成任務」或「消化預算」,而應思考如何讓參與者獲得價值、如何將城市特色具體展現,並進一步吸引國內外關注,帶動觀光與產業的發展。
參考國際案例,像曼谷的恰圖恰市集、東京築地市場、新加坡牛車水等,皆透過「在地文化」與「環境設計」形成獨特魅力,進而成為城市亮點。這提醒我們,台北市活動若能更多融入在地元素、科技應用與跨界合作,將更有可能跳脫「官樣文章」的框架。
同時,議員所提到「媒體關係需要局處親自經營」也值得重視。媒體是市府與市民溝通的重要橋梁,若僅依賴外包公關公司,容易失去長期經營的延續性。局處同仁若能主動與媒體互動,不僅可減少誤解,也能讓活動訊息傳遞更到位。
本人認為,創新並不是否定過去努力,而是讓「例行」活動能在傳統基礎上加入新意。市府若能建立一套「創新檢核機制」,例如活動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創新元素,並要求跨局處協作發揮創意,將能逐步改善「千篇一律」的觀感。如此不僅有助於提升市府形象,也能讓活動真正發揮推動城市進步的長遠效益。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