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時間,堆疊生活的價值】 在家顧家,出外養家 - 時代女性的韌型成長
顧家與養家,在家顧家,出外養家。
這是許多女性一生的雙重任務。

根據《108 年 15 至 64 歲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指出,38.15% 的女性曾因結婚、生育(懷孕)等原因離職。這組數字背後,是無數女性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矛盾與犧牲:有人暫別職場多年再回歸時已錯過升遷機會,有人乾脆放棄重返,專心照顧家庭,卻也因此失去經濟自主與成就感。
202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勞迪亞·戈丁(Claudia Goldin)提出「沒有名字的新問題」,指出現代人,尤其是女性,比以往世代更艱難地平衡工作與家庭。她用「貪婪的工作」(greedy jobs)形容當代職場的重要特徵——在資本極大化的運作邏輯下,企業傾向要求員工 24 小時、全年待命,並將這種全時投入作為忠誠度與升遷的評價標準。
在這種環境中,家庭與工作的衝突被放大,尤其當家務與照護責任不均時,女性往往成為率先退場的一方。
另一種解題方式
但是否所有人都必須在兩者之間二選一?
佳杏的經歷,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照顧家庭,不需要放棄自己的興趣與工作。」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她過去三年半的日常實踐。
從單純的選擇,開始新的平衡
2021 年 3 月 3 日,佳杏加入定期清潔居家清潔。正職工作。當時,她的考量很單純——「周休二日,固定休六日,可以好好陪伴孩子。」
她的上一份工作是在飯店擔任房務,工作性質與現在有些相似,但節奏完全不同。過去,她必須依照飯店滿房狀況和排班安排作息,疫情期間甚至遇到無薪假。
進入新工作後,她發現,居家清潔不只是打掃而已。服務他人的家,也是投資自己的生活品質。她笑著說:「自己做的,自己受——可以是享受,也可以是忍受,差別就在於時間的分類與流程的管理。」
善用時間的實踐者
常有人說,這世界最公平的事,就是每個人每天都擁有相同的 24 小時。不同的是——我們是單純用掉它,還是讓它發揮更大的價值。
佳杏用「洗手」來比喻時間的運用:
- 使用:只是打開水龍頭洗手,完成一個動作。
- 利用:洗手時順便檢查水壓或水龍頭是否漏水,一次完成兩件事。
- 善用:固定時間洗手、注意節水,並觀察手部狀況、適時保養,讓一個小習慣帶來更多好處。
她說,時間一旦被善用,就會在生活的每個細節裡帶來回報。這也是她能同時照顧家庭、維持運動習慣、做好工作的原因。
從房務到五星級的家
佳杏的服務,一直獲得客戶五星評價。她歸納出三個關鍵:準備、溝通、觀察。
- 準備:清潔前仔細閱讀客服卡,必要時中途確認細節。
- 溝通:初訪時先專注在主臥、客廳、浴室等重點區域,並向客戶說明安排。
- 觀察:配合客戶作息,例如長輩午休時避開臥室清潔。
「我的目標是,關上門後,這個家像五星飯店一樣。」她說,這不只是清潔技巧,更是一種服務氛圍的營造。
投資時間,也投資未來
除了日常工作,佳杏還擔任金牌組長,負責培訓新人。
「我喜歡幫助人,會花心思了解新人的背景,幫他們度過前三到六個月的不穩定期。我教 SOP,也鼓勵他們觀察別人的優點,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她的時間規劃不僅限於現在,也延伸到未來。
「希望 60 歲退休後去日本打工換宿,所以現在晚上在學簡單的日文。」
從個人到社會的啟示
在「貪婪的工作」壓力下,不少女性被迫在職涯與家庭間割捨。佳杏的經驗顯示,當工作制度能提供合理的休假與彈性安排,女性不必為了照顧家庭而完全離開職場;同時,善用時間的能力,也能讓生活多層次並行,而不是互相排擠。
她的故事提醒我們,工作與家庭的平衡,並非全靠個人意志力,而需要制度的支持與個人對時間價值的掌握。
金句
把時間善用在值得的地方,你的人生也會像家一樣,被用心打理得舒適又踏實。
#善用時間 #五星服務 #被需要的價值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