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儲糧倉庫到文化展場:八角倉庫的蛻變
OS:在雲林土庫鎮,一條車流不息的145縣道旁,矗立著一座外型獨特的老建築—八角倉庫,這裡曾是農業時代穀物收存的重要據點,而它的旁邊,就是土庫鎮農會。
土庫鎮農會推廣部主任吳憲忠:建於民國五十年十一月三十日,現在臺灣八角倉庫僅存應該沒幾座,然後雲林縣剩下有三座,但是只有我們土庫這一座有國畫,那八角倉庫它之前建這個八角倉庫的用意是來儲存種子,儲存農業的種子,然後上面有花生、玉米,然後稻穀,然後大豆,它都有各有各的那個儲存的空間,然後這個八角倉庫它最特別的是它有雙層壁,然後中間有通風口,它的通風特別的好,之前也沒有冰庫,也沒有什麼可以儲存,就是用這樣子通風很良好,然後比較不會潮濕,然後用這樣來儲存我們的種子會比較長久。
OS:農會為了活化這個空間,幾年前也邀請插畫家進行內部彩繪,二樓中央開放式的圓形洞口,欄杆上垂掛著象徵農產的花生吊飾,沿著牆面的空間,展示了歷年攝影比賽的得獎作品,畫面記錄農村勞作與四季風貌,讓來訪的民眾不只能看見歷史,也能感受到地方的脈動與人情。
土庫鎮農會推廣部主任吳憲忠:在開始要整理這個八角倉庫的時候,它是我們的外觀啊裡面啊都經過油漆,然後之前也都蠻髒亂的,所有的這個我們都把它刷新,這個牆壁啊或是門啊,都有把它改造過,所以叫活化嘛,那個倉庫裡面都清得很乾淨,每個倉庫我們都會放一些現有的,現有的那個農產品的種子,都放在各個倉庫上面供大家觀賞,然後也沒有什麼難題就是把它整理乾淨一點這樣。
OS:如今的八角倉庫,跳脫傳統儲藏的角色,透過彩繪、展示與空間設計,呈現農村的日常與地方的溫度。在這座融合歷史與創意的空間裡,每一次走進來,都是一次與土地的深度對話,也是一段屬於社區與你我共同延續的故事。
以上是公民記者蕭郁螢 在雲林縣的採訪報導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