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治Puljaljuyan:從排灣深山到學術殿堂的文化行者(本週名人掃描誌)
林世治:從排灣深山到學術殿堂的文化行者(本週名人掃描誌)
{雙東/達仁 瑪家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在屏東縣瑪家鄉,有一位名叫林世治(Puljaljuyan • Kaljuvung)的傳奇人物,他的生命故事,是一首關於文化傳承、不懈學習與家庭奉獻的壯麗詩篇。他從臺東達仁鄉台坂部落入贅北葉部落,不僅在此落地生根,更以其獨特的人生哲學,深刻詮釋了「離開部落不是忘記,而是帶著部落的眼睛去看更遠的世界」的真諦。

{台北順益博物館 主持 Maljaljaves家族 千把小米特展活動}
林世治與妻子共同育有二子,長子投身法律研究所深造,次子則加入國軍志願役,報效國家。他的太太在部落中是出了名的賢內助,一家人和樂融融,共同構築了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港灣。儘管家境一度清寒,但林世治堅信,那份勤奮與責任心,早已比金錢更為富足,這也成為他不斷向前的內在動力。

{一家人穿著太太製作的服飾 在北葉石板屋家前合照}
攀登知識的高峰:博士學程進行中
林世治的學習之路,從未因現實的艱辛而停歇。他不僅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的講師,同時也在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深造,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正積極投入義守大學管理博士學程,持續精進。他曾說:「學位不是頭銜,而是告訴自己:你不曾停下腳步。」這份對學習的執著,讓他即使在年屆耳順之年,依然能像20歲的青年般,迎向知識的更高峰。夜裡,他伏案抄寫筆記的手,是與文化簽訂的無形契約,記錄著他對知識的尊重與對文化的虔誠。

{上原住民族電視台 分享自己在大學端的教學經驗} 文化的堅定守護者
對於林世治而言,文化不僅是根,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積極參與文化巡演,每一次站上舞台,他學到的不只是跳舞的技藝,更是學會如何與祖靈同行。他將文化巡演視為一面鏡子,透過它,他看見自己、看見族人,也看見世界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回應。這種深刻的自我反思與文化連結,讓他更能堅定地走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
他深知文化學習的漫長與不易,因此始終保持著謙卑的心。「不懂,就問;不會,就學。」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道出了他對文化學習的真誠態度。在他看來,在文化的道路上,謙卑比天分更為重要,它引導著他不斷探索、不斷精進。

{民國84年11月11日 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富谷灣區排灣族佳平住家石板屋前 舉行一場盛大傳統婚禮}
家庭與學習的平衡智慧
在林世治的人生中,家庭與學習並非互相犧牲的兩難選擇,而是互相成就的雙向奔赴。他認為,家庭是學習的動力,學習則能提升家庭的生活品質與視野。這種平衡的智慧,讓他能夠在兼顧家庭的同時,持續在學術與文化領域深耕,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他深信:「深蹲,是為了站得更穩;休息,是為了再啟程。」這句話不僅是他人生哲學的寫照,更是他面對挑戰時的態度,提醒著他無論多麼疲憊,都要為下一次的飛躍蓄積力量。

{簽到 參與學術論壇 增加自己的知識 不斷充電學習}
林世治的故事,是無數原住民子弟努力向上、回饋部落的縮影。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即使身處不同場域,也能以堅韌的生命力,將部落的智慧與精神傳遞給更廣闊的世界。他的每一步,都踏實而有力,他的每一次回望,都充滿對家鄉的深情。林世治,這位瑪家鄉的兒子,以其不懈的努力與對文化的熱愛,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也為原住民族的文化復振,點亮了一盞明燈。(本週名人掃描誌)

享受高檔次的服務工作 很值得被紀錄在自己的日記簿 .jpg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