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義鄉南和村的無奈:王安江村長眼中的「臭水危機」
來義鄉南和村的無奈:王安江村長眼中的「臭水危機」
{屏東/來義訊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南和村是一個在屏東縣來義鄉深處的樸實部落,如今卻被一道無形的「臭水河」所困擾。王安江,這位年輕的南和村村長,每天望著村子裡那股恣意流淌的家庭廢水,心中除了無奈,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擔憂與期盼。這不只是一條水溝的問題,它已嚴重影響到村民們的生活品質、農業生計,甚至健康。
廢水橫流,家園蒙塵
王安江的記憶中,南和村一直以來都是山清水秀,充滿著原住民特有的活力與寧靜。然而60多年來,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和基礎建設的停滯,家家戶戶排出的生活廢水,沒有完善的排放系統,只能任其在村落中蜿蜒流淌。這些混雜著廚餘、清潔劑的廢水,日復一日地浸泡著果園,侵蝕著房屋地基。
「真是可惜~」王安江感嘆道,語氣中帶著深深的惋惜。「大罷免的一點點錢~給我們拿來蓋水溝~我們就免於全村的廢水流在果園及房屋邊!」他所指的,是近期台灣政治上的一場罷免案。在他看來,那些為了政治角力而投入的巨額資金,如果能撥出一小部分來解決南和村最迫切的問題,那將是多麼實際且有意義的事情。
果園枯萎,生計受損
南和村的居民多以務農為生,尤其以水果種植為主。然而,長年累月的廢水淤積,對果園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造成臭氣沖天、泡水果樹壞死常年廢水沉浸果園~」王安江描述著眼前的慘況。他指著自家果園邊緣,幾棵果樹葉片枯黃,生長遲緩,有些甚至已經完全枯死。
廢水不僅帶來了刺鼻的惡臭,更讓土壤品質日益惡化,影響了水果的收成和品質。這對於賴以為生的村民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收入銳減,生活壓力倍增,許多年輕人也因此不願再回到部落,加劇了人口外流的問題。王安江不願看到,這個曾經充滿生機的部落,因為這股「臭水」而逐漸凋零。
渴求希望,一票承諾
「說真的~誰能幫本村蓋水溝!我明年的自己一張票一定投給他。」王安江的這句話,不僅代表了他個人的心聲,更是整個南和村村民的共同期盼。這是一份來自基層百姓最真誠的訴求,一份對改善生活環境的殷切渴望。他們不求大筆經費的投入,只希望最基本的公共建設能夠到位,讓他們得以擺脫這股長年的惡臭和困擾。
將來這條水溝,對南和村而言,江不只是一條排水的渠道,它更是健康、生計、甚至是部落未來發展的命脈。它代表著政府對偏鄉部落的重視,代表著民意能否被看見、被聽見。王安江說憑藉村民們微薄的力量,難以獨立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需要來自外部的關注、專業的規劃以及實際的行動。
呼籲有心人,看見南和村的困境
這則新聞稿,是王安江透過媒體向社會發出的呼籲。他希望有更多「有心人」能夠看見南和村的困境,無論是政府單位、民間團體,抑或是熱心公益的個人,都能伸出援手。他相信,只要有心,就能找到解決之道。
南和村的「臭水危機」,是許多偏鄉部落面臨的共同難題。它提醒著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能忽略了最基礎的環境建設和民生福祉。王安江的聲音,是無數默默承受困境的偏鄉居民的縮影。他們的訴求或許微小,但卻關乎著尊嚴與生存。
期盼這份來自來義鄉南和村的呼籲,能觸動更多人的心弦,讓這股困擾部落多年的「臭水」,最終能找到解方,讓南和村重新恢復往日的清淨與活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