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每一口飯都是對農民的尊重

2025/07/22 22:34
6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公民記者 黃心妤 桃園採訪報導】

米是台灣人不可或缺的糧食之一,看著桌上的白飯,不禁讓人想一探究進米到底是如何被種植出來的呢?

身為農民的黎伯伯,面對著鏡頭訴說著他過往種植的經歷。

跟著他一起走進田裡,體驗到農夫是一件非常辛苦的職業。不僅要面對除不完的福壽螺外,還要防止天氣的侵害,這些事情也成了他煩惱的一部份。

他也觀察到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珍惜米飯,吃不到幾口就倒水溝或者廚餘桶。甚至也講出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吃米不知米價」。

他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要好好珍惜米、不要浪費。畢竟那是很多農民辛辛苦苦所累積出來的成果。

 

NS1:這樣鋤頭把他挖一挖,然後,挖一挖要把它,把洞堵起來

SB1:小時候那時候不會插秧,就開始除草,從除草開始,國小可能那時候才八、九歲吧!

OS1:現已68歲的黎伯伯,國小時期就開始跟著爸爸一起耕田種稻,過程中讓他明白選苗、育苗,每個環節都藏著學問,也藏著農人的用心。

SB2:育苗種子弄得好就成功,弄不好整批失敗,我也曾經弄過整批失敗到光光啊!

OS2:一顆小小的種子,到發芽、巡田、耕地,每一個步驟都得按部就班,即使一切都準備的在完善,也還是有突如其來的變數。

SB3:我們最怕的就是「福壽螺」,七月份福壽螺最多,然後冬天天氣很冷,福壽螺沒有那麼快出來。那等秧苗長大以後,就比較不怕他啃了。如果像七月份,秧苗一插下去,機器一跑掉,福壽螺就開始出來了。

NS2:福壽螺這個是小隻的,你看,牠還沒生卵,牠生卵的話是紅色的。我們這都要把它堵起來,這樣子,堵起來。

OS3:稻米耕作分為兩期夏季約三個半月,冬季則需四個半月,對於黎伯伯來說,除了要防範福壽螺,還得提防颱風或強降雨造成的損失,這些辛苦的背後,換來的卻是被糟蹋與不尊重。

SB4:像我們以前吃飯要吃三大碗,現在人就吃一小碗、半碗,你問他價錢,他根本也不知道,他也不管。

OS4:一碗飯的背後,是數不清的汗水與心血,對農民來說,他們最想看到這些稻米,被好好尊重與珍惜。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