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原保地貸款 開啟原鄉發展新篇章

2025/07/12 13:50
542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原保地貸款即將上路,開啟原鄉發展新篇章:農信保助原鄉圓夢

【台北訊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長期困擾原住民族人的土地貸款難題,在各界多方努力下,即將迎來重大突破。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賴坤成於今(11)日受邀出席「原保地貸款即刻上路」記者會,與立法委員伍麗華、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杜張梅莊共同見證這項推動原鄉金融正義的關鍵時刻。此舉不僅將大幅改善原住民保留地(以下簡稱原保地)難以辦理銀行貸款的現狀,更可望為原鄉的居住與經濟發展注入活水。


解開原保地貸款桎梏:歷史遺留問題的終結

        過去,原保地因《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37條的限制,僅能移轉予原住民,導致其在拍賣市場上流通困難,銀行難以評估其擔保價值,形成「商品化困難」的結構性問題。這項限制使得許多原住民長期被排除於主流金融體系之外,無法透過土地取得貸款,嚴重影響其居住權益與經濟發展機會。

        立法委員伍麗華多年來持續為此奔走,積極推動修法與相關配套措施。她指出,正是由於這項歷史遺留問題,使得原保地無法發揮其應有的經濟價值。在記者會中,伍麗華委員強調:「如今行政機關已備齊配套,原保地貸款是還給族人應有的經濟發展權益。」她呼籲土地銀行、合作金庫與全國農業金庫等三家率先響應政策的公股銀行,應即刻啟動貸款機制,以實現居住正義與經濟平權。


原民會、農信保與公股銀行攜手:雙重配套降低風險

        為確保原保地貸款政策順利推動,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杜張梅莊詳細說明了相關配套措施。原民會將與農業信用保證基金以及三家公股銀行簽訂行政契約,預計於今年9月底正式上路。

這項貸款主要分為兩大用途:經濟產業用途(如農業設施、部落觀光、產業基地等)和住宅用途(如自建、自購或修繕)。其中,住宅類貸款最長可達30年,經濟產業類則可達15年,最高貸款金額為1,000萬元。

為有效降低銀行風險並提升族人申貸意願,原民會提供了兩項關鍵配套:

  1. 高達9.5成的信用保證: 原民會將提供最高9.5成的信用保證,並委託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辦理承貸案件的信用保證業務。這大幅降低了銀行承作此類貸款的風險,使其更願意參與。
  2. 提供利息補貼: 透過利息補貼機制,有效降低族人的貸款負擔,提高其償還意願與能力。

這兩項機制是成功說服公股銀行及信用保證機構參與的關鍵,使得原保地貸款政策得以正式啟動。


跨部會協力:金管會、內政部、財政部共同支持

        原保地貸款政策的落實,凝聚了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支持。除了原民會、農信保及承作銀行外,金管會、內政部及財政部也積極參與其中:

  • 金管會將把承作原保地貸款的金融機構納入銀行永續金融評鑑指標,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參與。
  • 內政部的估價指引也即將完成,為銀行評估原保地價值提供明確依據。
  • 財政部則同步將此納入公股行庫的評鑑項目,進一步推動政策的執行。

這些跨部會的協調與合作,為原保地貸款的順利推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翻轉原鄉經濟:農信保承諾與族人期盼

        記者會現場,兩位原住民族人也現身說法,分享了過去在申請貸款過程中面臨的重重困難,以及對原保地貸款政策上路後的殷切期盼。他們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原住民族人在主流金融體系中的困境,也凸顯了這項政策的重要性。

        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賴坤成在記者會上特別強調:「莫讓經濟上的『弱勢者負擔最高的資金成本』」。他指出,農信保將作為本項貸款的專案保證單位,在原民會提供最高9.5成保證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貸款機構的風險。賴董事長表示,期待透過這次合作,為部落族人提供合法、合理且正常的資金需求管道,讓每位有心發展的族人都能「放心借、安心還」,進而翻轉原鄉經濟,活絡部落發展。

原保地貸款的啟動,不僅僅是一項金融政策的改變,更是對原住民族人長久以來金融權益的補償與支持。它象徵著政府與各界對原住民族群發展的重視與承諾,預計將為原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協助族人實現安居樂業、產業興旺的夢想。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