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現在地滋味!西港國小食農教育玩出新花樣
從蜆池到餐桌!二林社大攜手西港國小,學童手作「打拋蜆米漢堡」體驗家鄉味
在學習裡尋根,在味蕾中認同——二林社區大學與西港國小自109年攜手合作至今,持續推動十二年國教計畫。今年延續「蜆為人知」課程,小朋友不只走進黃金蜆的世界,也「吃進」了家鄉的味道!

圖:莊文魁校長邀請忠孝國小主任來教導卡典西德透明卡創作
這門課程,不只是自然課,也不只是家政課,而是一堂融合了歷史、藝術與食農的五感體驗課。從養殖池走到餐桌,從版畫畫到心坎裡,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家鄉重要的黃金蜆產業,更親手將其轉變成一道道充滿創意的美味料理。
課程由在地子弟 前西港國小洪信德校長授課,帶著四年級的小朋友們走進家鄉的黃金產業。上學期,曾帶領學生實地走訪黃金蜆養殖池,讓孩子們親身觀察蜆的生長環境。本學期,他更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與耆老對話」,邀請在地蜆農長輩與學童面對面交流。孩子們驚訝地得知,原來黃金蜆的人工養殖歷史至今不過半世紀,學到「鴨池不能與蜆池混養」、「蜆只能活在淡水中」等寶貴知識。
洪校長也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黃金蜆的養殖關鍵是——每天巡視、細心觀察,養殖蜆就像照顧小孩,一點都不能馬虎!」

圖:蜆為人知課程帶領小朋友去拜訪在地耆老與耆老對話
除了深入認識黃金蜆的世界,莊文魁校長也很重視美學素養的發展,所以除了農廢美學課程外,也在上學期邀請縣內美學教育卓越的忠孝國小主任來分享,也在四月份帶領孩子們到忠孝國小參訪學習。

圖:帶領孩子們到忠孝國小參訪觀摩學生的作品
這學期虹君老師帶領孩子們利用在地素材教導農廢美學課程,進行《蜆為人知・印象西港-風景明信片》版畫創作。老師引導學童思考西港的特色,孩子們踴躍地提出西港大橋、鴨池、蜆池、61快速道路等在地地標。隨後,他們將這些元素融入畫筆,描繪出獨一無二的「西港印象」明信片。

圖:虹君老師帶領孩子們思考西港的特色
本學期壓軸登場的,是最香、最令人期待的一課!二林社大特別邀請李汶儒老師帶領孩子們親手製作「打拋蜆米漢堡」——蜆肉搭配打拋葉,包進在地竹塘農會出產的米漢堡中,簡直是「西港限定」的在地創意料理。

圖:小朋友將熱騰騰的內餡夾入米餐包中
孩子們興奮地分工合作,從清洗蔬菜、切洋蔥、番茄,到剝紅蔥頭、挖取新鮮的黃金蜆肉,每一個步驟都充滿好奇與活力。接著,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輪流翻炒香氣四溢的打拋葉、豬肉末與鮮美的黃金蜆肉。最後,將熱騰騰的內餡夾入米餐包中,一個個獨特的「打拋蜆米漢堡」就大功告成。香氣四溢的米漢堡一口咬下,不只是好吃,更是一份對土地的認識與感謝。從食材到餐桌,每個步驟都是家鄉的滋味。

圖:小朋友們動手體驗切洋蔥、番茄
教育不只是課本,還是生活的每一日。西港國小學區是全國黃金蜆的主要產地,供應了全台灣七成的黃金蜆,這片土地養活的不只是蜆,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港子弟。洪信德校長表示,希望透過「蜆為人知」這一系列課程,不僅讓在地學童更了解家鄉的特色產業,培養他們觀察、探究、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心中播下熱愛鄉土的種子,建立對家鄉的深厚情感。這場結合知識、創意與美味的食農教育體驗,無疑為孩子們留下了一個難忘的學習回憶。

圖:「打拋蜆米漢堡」食農體驗大功告成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