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垃圾冒充綠能?立委籲修法終止SRF亂象

立法院14日舉行「SRF爭議與挑戰」公聽會,立委陳昭姿及監督施政聯盟呼籲經濟部能源署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刪除以廢棄物作為再生能源的不當定義,阻止業者利用「綠能」名義取得補貼,實際卻在焚燒塑膠、橡膠等污染物,威脅環境與健康。
陳昭姿表示,SRF(固體再生燃料)本質是以塑膠、橡膠及含氯事業廢棄物製成燃料,焚燒過程產生戴奧辛與塑化劑等嚴重污染物,根本不符國際對綠能的標準。然而目前台灣的再生能源定義未排除SRF,導致相關業者仍可藉由「燒垃圾」獲取綠能補貼,政策漏洞明顯。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強調,國際社會已清楚將此類化石原料衍生燃料排除於再生能源之外,台灣卻仍未修正,明顯圖利特定廠商。她要求經濟部明確排除廢棄物能源於再生能源範疇,防止政策誤導及補貼濫用。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由於SRF仍被歸類再生能源,使焚化爐與SRF專燒爐得以利用國家融資方案與稅務優惠,增加納稅人負擔,並鼓勵污染行為,違反污染者付費原則。此外,他揭露近期有業者試圖在南投埔里烏溪上游蓋掩埋場,用以處理焚化飛灰,凸顯現行政策荒謬。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表示,SRF應是資源回收的最後手段,但現況卻可能將原本可回收的廢棄物混入燃燒,造成資源浪費且違背法規精神。環境部未積極規範此問題,放任市場以焚燒取代回收再利用。
中研院研究發現,焚燒SRF會釋放DEHP等有害塑化劑,這些物質會干擾內分泌並增加癌症風險,但政府至今仍未建立有效監管。
本次公聽會特邀淡江大學高思懷教授及中研院周崇光博士進行專題報告,兩位學者均強調SRF不應被視為再生能源,並建議政府立即修法,杜絕垃圾焚燒冒充綠能的亂象,保障環境與民眾健康。
會議資料: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Y4GzC9IIG50gkxsNeDsJf3hJj_Yg9zNo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