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慈濟宮
花橋慈濟宮
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中山南路北段西側,祀北宋名醫吳本。 閩台尊稱吳真人、大道公、花橋公、保生大帝。 據史志載,其一生“以醫名天下,以濟人救物為念,而義不取人一錢”、“業醫無貴賤,按病授藥,如矢破的”。 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始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918年重修。坐西朝東,三進,由門廳、大殿、仙姑祠和贈藥義診所組成,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大門上嵌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題寫的「真人所居」石匾額一方,殿前上方「慈濟宮」大金字匾系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
清光緒四年(1878年),泉州紳士及商民於花橋宮內倡設泉郡施藥局,博採藥源,廣施民眾,以弘揚吳真人業醫濟世、扶危濟困之精神。光緒六年(1880年)改稱泉州府施藥局。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泉郡鼠疫猖獗,花橋宮施棺舍藥、恤孤扶貧,做了大量救死扶傷、濟困賑災公益善舉。是年,改稱花橋宮善舉公所。施藥局隸屬善舉公所下轄單位,以贈藥施醫為主,兼辦施棺、度歲(年關救濟)、平糶賑災等慈善事業。百餘年來深獲社會各界善信、熱心家和海內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及宗教界人士支持贊助,常年不斷捐款送藥奉獻愛心。
虽然慈济宫的地方不大,地位却很高,整个建筑也是屡次修缮,整体保存得比较完好。 明末清初,隨著閩南人移民海外和赴台開發,保生大帝信仰開始較大範圍傳播,尤其是廣泛傳入台灣和東南亞地區,僅台灣就有數以百計的保生大帝宮廟。這些經由大陸傳爐的宮廟都遙奉廈門的青礁慈濟宮和漳州的白礁慈濟濟宮為祖宮,每年均有大規模進香團前往祖宮朝拜進香,成為閩台兩岸文化交流一大亮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