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段老街路 聽一段大林情
【記者 吳玟潔、洪藝庭/嘉義大林報導】
CulTech+1文化科技共創集智創意提案競賽攜手嘉義四大文化場域,希望以「場域出題、新創解題」的方式,鼓勵年輕世代以創新思維書寫在地文化的新篇章。即便在萬國戲院修繕期間,管理人仍致力於用走讀的方式推廣大林,帶領民眾品味大林的慢城韻味。
走讀慢城 認識大林文化
每逢週末,大林的巷弄便傳來腳步聲與說話聲,就像故事在街角悄悄流動。「大林回春. 導覽小旅行」便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展開,帶領民眾深入大林,在緩慢的步調中重新認識這座充滿底蘊的慢城。
這張是他(陳澄波)畫的,但是這是復刻的。
走讀見效益 導覽讓地方被看見
土生土長的大林人江明赫老師,長年投入推廣地方文化,至今已舉辦超過上百場走讀導覽。活動從大林火車站出發,沿途走訪餅舖鋪、老旅社與萬國戲院等地標。現階段全程免費、無需報名,江老師希望藉此降低參與門檻,讓更多人輕鬆走進入大林,認識在地故事。
「大林回春.導覽小旅行」導覽人 江明赫 :「『做這個不可能會有發展,不可能會賺錢。』我們常聽到這樣子的話,所以很多人就不回去(家鄉)。可是當你慢慢做,慢慢地有效益的時候,人家(觀光客、青年)就會來,當很多人來的時候鄉親就會改變他對這邊(家鄉)的看法,總要有人先做。」
從長輩到孩童 在地文化近人心
(音樂聲)有沒有,有沒有敲鑼打鼓,後面一隻阿兵哥在幹嘛?在敬禮,有沒有?
走讀活動也沒有年齡限制,從高齡長輩到親子家庭,不同世代的參與者在街角相遇,共同傾聽大林的老故事。
參加走讀的民眾 蘇小姐:「在文化的介紹過程中,有時候不是在那個文化長大的,或不是在那個文化下生存的(人),他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去進入到,那個文化的時空環境的背景裡面。他(江老師)的介紹我覺得也很生動,也不會太過於死板,所以我覺得連小孩、長輩,甚至我們的年紀,其實大家都可以接受。」
世代協作 在地創生有解方
江老師舉辦大林走讀活動超過十年,不僅深耕在地文化,也讓地方商家實際感受到推廣大林所帶來的效益。大林以濃厚的人文風采作為發展基調,這樣的經驗或許能成為嘉義其他鄉鎮借鏡的典範。
在地商家 范先生:「(鄉下地方)需要有一些產業支持,沒有產業就完蛋了。比我們更慘的還有溪口,梅山也一樣。」
「大林回春.導覽小旅行」導覽人 江明赫 :「地方年輕人回來,有地方讓他可以去發揮他的創意,那地方有長輩,這些長輩願意來協助他,那他們會更願意留下來。同時的,因為他(年輕人)是人家幫忙他(發展)起來的,未來他也願意去、樂於去協助人家,那這個地方才能夠源源不斷,才會有機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