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沒私心 只有付出的愛心

2025/05/08 11:30
1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她站在山腳下的文樂聚落裡,陽光灑在她肩膀那件新發的背心上,背心的布料不過是尋常的棉麻,卻彷彿藏著一種沉甸甸的重量。不是權力的沉重,而是一份責任的提醒——這背心是旗幟,是承諾,是守護。 Selep.Ruviljivilj,文樂部落的文化解說員,從來不是那種需要仰望的人。她走路時腳步輕快,說話時語氣親切,不擺姿態、不藏光芒。但她的存在,恰恰是部落裡最亮的那道光。她知道部落孩子的名字,也記得哪位老人最近腰痛。她曾在祖靈屋前一遍又一遍向遊客解釋圖騰的涵義,也在灶火前為孩子講解祖傳的湯湯水水背後的記憶。 五月,文樂的風溫柔起來,大樹新葉低垂,像在傾聽。這一天,她與其他原住民族團結會的成員一道,將一件件背心送到不同的部落社區。沒有鼓聲,也沒有紅毯,只有一聲聲誠懇的問候:「長輩好,需要幫忙嗎?」孩子笑著問:「阿姨,這背心是要做什麼的?」她蹲下來摸摸孩子的頭說:「這是保護你們的背心。哪裡需要幫忙,穿上它,我們就會來。」 「將大愛分送給部落社區,沒私心,只有付出的愛心。」這句話對Selep來說,不是口號,是日常。她曾在風災過後挨家挨戶查看損壞情況,曾陪著祖母輩的婦女到診所翻譯說明,也曾帶著社區的青年排排坐,教他們如何講自己的故事、講祖先的故事。 那天午後,她站在社區活動中心門前,陽光從葉隙間打在她臉上,微微出汗。有人問她:「Selep,你怎麼總是這麼忙?都不會累嗎?」她笑了笑,眼神卻像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望過來,「累啊。但我們的部落,我們的語言、我們的老人、我們的孩子,要有人守,要有人說,要有人做。只要我還站得起來,就不會說『不』。」 她不等掌聲、不求回報。這份無私的行動,就像山裡的水,潺潺不息;像祖靈的火,靜靜燃燒。她知道,文化的延續不是一紙政策能完成的,而是一雙雙腳、一句句話、一份份背心背後的真誠心意。 這背心,不是身份的裝飾,而是意志的象徵。她穿著它,彎腰撿起掉在地上的小孩玩具,伸手扶起正要過馬路的阿公。她也穿著它,在外地的研討會上,為文樂發聲。這是一件平凡的背心,卻在Selep的身上,成為一件英雄的披風。 有一天,或許沒有人再記得那年那月誰發了背心,但人們會記得,曾有個總是微笑、總是在社區裡走來走去的女人,她的名字叫 Selep.Ruviljivilj,她留下的,是一條溫柔卻堅定的文化之路。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