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大家書房 交融榮民、原住民、新住民文化記憶

2025/04/28 21:00
3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陳安婷/台中市大雅區報導】台中大雅的忠義社區與已經改建的眷村不同,這裡仍保留著原有的建築與生活樣貌,是退休榮民的居住地,後來原住民與新住民陸續遷入,形塑出多元文化的特色。在這樣的環境中,有著一間連結在地社區文化的書店「大家書房」。

大家書房是忠義社區的文化據點,這間書店最初由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助理教授奚浩在2015年創辦,一開始除了是書店,也是社區孩子們的課業輔導空間。後來書店在2019年由當地青年組成的「村籽團隊」接手,發展出眷村料理、社區導覽、音樂節等活動,讓書店成為社區與外界交流的平台。在2024年1月,書店由村籽團隊的設計師姚明宏接手,他結合自身的手作專長,持續經營這個空間。

↑大家書房設計師姚明宏。攝影/陳安婷

書店創辦人奚浩最初因帶領學生拍攝紀錄片來到忠義社區,在這段時間裡,他喜歡上這裡的環境,並結識了許多社區居民,再加上本身也是眷村子弟,對這樣的文化氛圍有著特殊的情感,因此決定租下這個空間,將其整理成一間獨立書店。奚浩當初取名「大家」的意思是希望能不分彼此,所有人都能共享這個空間,可以來這裡走走、看書、玩遊戲,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忠義眷村的設計品。攝影/陳安婷

大家書房的選書與社區背景相關,涵蓋眷村歷史、原住民族文化、新住民故事、地方文學與社群議題,像是有擺放社區發展協會製作的《眷念忠義》,為記錄忠義眷村歷史的合集,裡面有介紹忠義居民的自述故事、以及忠義社區地標汝鎏公園、忠義市場、防空洞的歷史等內容。除此之外,因為經常有小朋友來訪,書房也有許多繪本與童書,像是撰寫布農族文化的《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與講述眷村故事的《眷村小學運動會開始!》,讓孩子能自由翻閱。

經營三度轉移 走出不同方向

村籽團隊於2023年底結束書房營運,主要原因是當初接手書房時,是透過申請勞動部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推動地方創生與眷村文化。隨著計畫期滿,團隊成員也各自展開新的發展方向,有人投入不同的工作領域,有人選擇專注於自己擅長的事務,因此書房的經營也告一段落。在村籽團隊結束營運後,書店空間仍然存在,但缺乏固定的管理者,使書店的運作陷入停滯。此時,姚明宏決定接手,讓書店得以延續。

↑大家書房的沿革。製圖/陳安婷

姚明宏畢業於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他在村籽團隊主要負責書房的美宣設計,並參與社區導覽、眷村文化推廣等計畫。在2024年1月接手書店後,他認為過去以活動為主的經營方式難以延續,而自己擅長的領域或許能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姚明宏重新規劃書房的運作,導入手工藝課程。除了維持基本的書籍閱讀空間,讓來訪者還能參與創作。除此之外,他也熱衷於刺繡與手作藝術,並與母親創立了「拇指工作室」,將個人設計理念與刺繡工藝結合,舉辦了製作鉤織水壺提袋與刺繡鐵花窗徽章等手作活動。

↑眷村特色的刺繡。攝影/陳安婷

新夥伴加入 讓書房穩定營業

隨著書房轉型,姚明宏也體會到獨自經營一間書店的困難。過去有團隊合作時,管理、活動策劃、書籍選購與社群經營等工作都能分工進行,如今這些工作都是由他一人負責。由於他仍在從事設計本業,無法維持穩定的書房開放時間,導致許多來訪者撲空,也影響書房的運作。

在這個時候,住在書房附近的黃怡文成為了書房的重要夥伴。因為她認為書房是一個好地方,如果沒有時常營運很可惜,所以決定擔任副店長協助書房的平日營運,使開放時間更穩定。目前營業時間以平日為主,假日則視情況調整。因為姚明宏有時需要在假日參加市集擺攤,所以如果其中一人無法到書房,當天就會公告店休。黃怡文希望書房不只是書店,而是一個讓社區居民可以自在來訪的空間。身為童裝設計師的她,也將個人設計作品帶入書房展售,為空間注入更多元的色彩。

社區的在地聯繫 與在地文化的推廣

雖然書房的經營十年來不斷調整,但是與社區的聯繫依然緊密,社區的孩子們經常隨性地跑進來,有時是為了翻閱書籍或玩遊戲,有時只是單純想待上一會兒,享受這裡的空間。對於他們來說,這裡不只是書店,更像是社區的一部分,一個可以自由出入、休息與探索的地方。黃怡文分享,寒假結束前的假日,有七八個小朋友突然湧進來,不是為了看書,而是坐下來寫寒假作業,沒有人特別招呼,可見他們似乎早已熟悉這個空間。

在與社區居民互動的過程中,姚明宏也分享了一個小故事。當時,他正在與街坊聊天,想要更了解住在附近的長輩。有一位伯伯被問到名字時,他回答自己叫「毛金刀」。起初他們以為對方的姓是「毛」、名字是「金刀」,聽起來是比較特別的名字。後來才發現,原來這位伯伯的姓是「劉」,因為「劉」這個字的筆畫組合就是「卯、金、刀」,而這位伯伯以這種方式介紹自己,是源自於口音的差異與生活習慣。這段經歷讓姚明宏印象深刻,也顯現出忠義眷村內部語言與文化的多樣性。

除了成為社區居民的日常據點,大家書房也積極推動在地文化的推廣,其中包括「忠義行旅」,這是一份由姚明宏設計的在地導覽地圖。地圖標示了忠義社區的特色景點與店家,讓外地來訪者能夠透過這份指引,了解社區有哪些值得探索的地方,更方便地認識忠義社區的街區環境與在地特色。像是書房旁邊的台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以及防空洞和戰車公園,都是這邊的特色景點。姚明宏也提到,這張地圖會持續更新,目前也有其他人協助調查店家與街區資訊,對他來說這是讓大家書房與社區之間保持關係的一種方式,也是讓訪客接觸到忠義眷村的一個起點。

在這樣的文化推廣實踐中,書房在今年三月底舉辦了社區人文走讀活動,活動內容包含社區散步、室內戳戳樂解謎,以及到新住民姊妹的店裡品嘗料理。姚明宏說:「來參與的人沒有預期的多,但都有支持書房以及忠義的心。」散步途中遇見一位姓「寸」的在地居民,是眼鏡蛇戰鬥直升機的退役軍人,自民國60年起就住在忠義。他沿途回憶過往,也即興補充解說,為這場走讀增添了深刻的地方記憶。

↑姚明宏的在地導覽地圖「忠義行旅」。圖片提供/大家書房

書房十週年 未來的不確定性

大家書房在2025年迎來第十週年,雖然目前仍然穩定運作,並與社區保持聯繫,但是由於空間為租賃,屋主可能會在租約到期後收回場地,使書房面臨搬遷或需尋找其他發展方向。此外,忠義社區交通不便,外地訪客不易抵達,當地居民以年長者為主,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讓書房持續發揮影響力,仍是未來經營上的挑戰。

面對這些挑戰,姚明宏仍在努力尋找方法,透過社區導覽、手作課程與閱讀分享等活動,讓更多人來到書房,並且認識忠義社區。他希望即使面臨現實的考驗,大家書房仍然能夠持續存在,未來或許充滿變數,但只要這個地方還有人願意停留、閱讀與交流,它的故事就不會結束。

↑使用老照片來佈置書房。(攝影/陳安婷)

採訪側記

書房是老房子改建的,進去後和設計師姚明宏聊了很多,能感受到他對於書房的經營熱忱。在訪問的過程中還有小孩子跑進來玩捉迷藏,是一個很溫暖且有人情味的空間。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