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打貓街~民雄大士爺廟傳奇
嘉義打貓街~民雄大士爺廟傳奇
【記者/賴杰宏/嘉義報導】
說到嘉義民雄,印象就是鬼屋!但民雄歷史淵遠更值得大家去追蹤探討!大士爺廟的歷史及演變都值得去省思及探討!
照片

「大士爺廟」於乾隆九年創建,佔地約二百五十坪,座落於民雄鄉中樂路上,為市街最熱鬧繁華的地點,屬於「五開間、三進、二過水」座南朝北的南方風格地區公廟。
民雄鄉大士爺祭與基隆中元祭典、屏東恆春搶孤、宜蘭頭城搶孤並列農曆7月四大祭典,每年皆吸引全國各地數十萬遊客前來參加活動,民雄原名打貓街,據傳乾隆年間,每逢農曆七月初一起,一到下午陰風慘淡,常聽到鬼聲啼哭,民眾會有所畏懼,此時突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身高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只要孤魂野鬼一見到觀音大士,陰風就馬上停止、鬼聲隨即消滅,表示可足以來鎮壓孤魂。
照片

在每年七月普渡活動為民雄地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爰予以登錄為民俗。於是每年農曆7月初一至初三用紅緞塗大士爺神像奉祀壇中,誦經三天超渡孤魂是為頂街大士爺普。
「民雄大士爺祭」為嘉義縣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也是全臺知名普渡祭典,每年農曆 7月 21日至23日,則為大士爺廟方製紙糊「大士爺」神像,供奉在正殿讓民眾膜拜,同時建法會壇連續三天誦梁皇寶懺,超渡魂野鬼。最後一天重頭戲為深夜恭送大士爺「火化昇天」,為大士爺祭劃下圓滿句點。
但隨著物換星移,傳統文化上可能也不再侷限於古禮及老舊的觀念,現今多元的社會,心誠則靈,不管地方的文創或變成夜市般的活動都是在地人關心及注重的事情!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結合,或許可吸引更多人潮!但舊思維模式或最傳統的文化往往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來轉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