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流水聲機解尷尬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更自在

2025/04/25 21:00
6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記者羅亦庭、陳昕妤/台北市大安區報導】在臺大校園,性別友善廁所門口不使用傳統男女標誌,而是以「馬桶」與「水龍頭」圖示取代,進到廁間內按下牆上按鈕,水流聲覆蓋如廁聲響,如廁不再感到尷尬。在臺灣的性別友善廁所設置過程中,隱私與安全性終是關鍵議題。國立臺灣大學作為推動性別友善廁所的先行者,依據使用者的需求不斷優化。於2023年針對問卷調查提出的如廁隱私困擾,加裝流水聲機,以流水聲掩蓋如廁聲音,提升使用舒適度。目前臺大正討論未來將於尚未設置流水聲機的廁所加裝廣播,持續打造更包容與安心的公共空間。

      ↑使用者出入性別友善廁所。攝影/羅亦庭

      依據教育部2004年6月25日正式施行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大學應致力於消除性別歧視,打造性別友善的校園環境。臺灣大學長期關注「友善校園」議題,並將性別友善廁所視為重要的一環。由於國內尚無相關法規,臺大希望率先推動,以發揮示範作用。2015年,在時任臺大校園規劃小組召集人— 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黃麗玲及時任臺大學生會會長王日暄等人的提議下,開始蒐集學生意見,並參考其他大學與臺北市區的設置案例分析可行性,舉辦系列講座,探討性別與空間設計議題,最終在臺大打造出友善與包容的性別友善廁所並搜集反饋進行改良。

      臺大第一間性別友善廁所

      2015年,臺大校園規劃小組在學生會的提案下,開始推動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同時發生了一起事件,一名女學生在男廁內更衣時被男同學發現並報警。

      當時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是一個禮堂,主要用於學校社團進行各種表演與活動。這些活動往往需要參與者在短時間內更換服裝或整理儀容,但禮堂附近的公共廁所僅有男廁,也未設有專門的更衣室。因此,部分女學生為了節省時間,便選擇直接進入男廁換衣服。

      「當時是有位女生在男廁裡換衣服,一位男同學就直接報警了。」前校園規劃小組行政專員吳鑫餘表示,這起事件讓校方意識到,現有的廁所配置可能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也凸顯了現行性別區隔的公共空間在某些情境下的侷限性。

      適逢這起事件,校園規劃小組便決定將第一學生活動中心作為臺大首間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地點。「了解到學生有這樣的需求,因此我們將那邊選為第一間性別友善廁所的地點。」吳鑫餘專員說。這項政策不僅能讓學生在活動期間更方便使用,進一步回應了對於性別多元與公共空間友善性的重視,並回應學生的實際需求,改善場地使用上的不便。

      臺大初版性別友善廁所

      臺大校園規劃小組在設計性別友善廁所時,除了舉辦公聽會收集同學們的意見整理出性別友善廁所因設置的相關設施,也舉辦說明會,讓大家認識性別友善廁所的重要性。

      性別友善廁所旨在提供包容和平等的如廁空間,無論性別或年齡皆可使用。每個廁所入口配有格局圖,內設小便斗、坐式與蹲式馬桶及親子廁間。每個廁間配備的便器,在門口標示其圖示,方便使用者辨識。

      標誌的設計避免使用傳統性別符號,如男性和女性的人形圖案,而是以馬桶和水龍頭替代,顏色選用了象徵LGBTQ社群的紫色,代表著「性別認同的流動性」,突顯對跨性別及非二元性別的包容。

      此外,性別友善廁所由於男性與女性能共同使用,安全性常受質疑。為了增強安全性,廁所間的隔板與地板之間沒有縫隙,與天花板之間則是為了通風留二十公分的距離。針對空間混用尷尬不自在的問題,空間足夠的性別友善廁所會將洗手台與鏡面設置成兩面,放置在中央,打造兩個可以整理儀容的的共用空間。

      「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一定會儘量改善。」臺大校園規劃小組專員吳莉莉表示。臺灣大學致力於推動性別友善廁所,期望打造包容且安全的如廁空間,最初的設計仍有改進空間,因此校方持續優化確保更完善的使用體驗。

      臺大性別友善廁所的持續創新與發展

      為了讓師生能無負擔且自在的使用性別友善廁所,臺大校園規劃小組會不定期發起問卷調查,並針對回饋進行改進。2019年針對如廁過程中的尷尬感受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顯示許多同學對於如廁聲音被外界聽見的問題感到不適,這種尷尬成為影響他們使用性別友善廁所的其中一個因素。一名學生提出了改進的提案,借鑒了日本廁所設施的做法,建議在廁所內安裝流水聲機。這樣一來,使用者只需要按下按鈕,便能夠聽到持續的流水聲音,遮掩如廁時的聲音,從而減少尷尬感。

      於2023年經過討論後,校園規劃小組決定在多個性別友善廁所內進行試行,將流水聲機安裝在綜合教學館、普通教學館、第一學生活動中心以及禮賢樓的性別友善廁所中。每個流水聲機旁都附有文字說明,並提供問卷調查的QR碼,讓使用者能夠即時反饋意見,幫助學校進一步改善設施。

      臺大校園規劃小組在2023年後也進行了多次的改善,如:裝設抽風機、廁所明亮度調整、防止偷拍的擋板及燈條。並且蒐集了改善後的使用評估調查。「性別友善廁所在舒適、隱私和安全保障方面,87%的使用者表示滿意,86%的使用者對隱私感到充分保障。」吳莉莉專員提道。這份資料顯示,學生對於改善後的性別友善廁所使用體驗給予了高度肯定。

      流水聲機等新設施的增設,不僅解決了以往存在的尷尬問題,還提升了使用者的整體滿意度,並且展示了臺大在推動性別友善設施方面的積極努力和創新精神。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創新設備。製圖/羅亦庭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創新設備。製圖/羅亦庭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創新設備。製圖/羅亦庭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創新設備。製圖/羅亦庭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創新設備。製圖/羅亦庭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創新設備。製圖/羅亦庭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創新設備。製圖/羅亦庭

      ↑台大性別友善廁所創新設備。製圖/羅亦庭

      從生活經驗到社會共識:性別友善廁所的推動與實踐

      「性別友善廁所其實不是一個新東西,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碰到了。像是搭飛機的機艙廁所,基本上大多數人家裡的側間也都類似一種性別友善廁所。」吳鑫餘專員特別強調。在推動性別友善廁所的過程中,臺大校方透過講座與宣導說明與實際示範,讓使用者能夠理解性別友善廁所的設計理念,並舉例日常生活中已存在的類似設施,來讓學生產生共鳴,使大家理解這類廁所並不會帶來額外的不便,而是提升公共設施的包容性與便利性。

      談到未來如何在其他大學或公共機構推動性別友善廁所的建設,吳鑫餘專員說:「以臺大的經驗來說,前期帶大家去認識、推動相關規定,並且讓大家開始漸漸熟悉和認同是可以值得參考的地方。」臺大的經驗提供了各界值得參考的做法。尤其針對許多學生在面對性別友善廁所時,仍可能感到不習慣,因此強調前期的推廣與教育至關重要。

      結合這些經驗,校園規劃小組出版了《性別友善廁所設置準則參考手冊》,並收錄了多個校內實際案例。去年,教育部也頒布了性別友善廁所指引,其中提及了臺大的案例,這正是當初推動性別友善廁所的教職員所期望的,讓全國都能看到這些成就。「臺大一次設置十幾處,收集大量案例分析,並出版這本準則手冊,期望能為所有人提供參考。」吳鑫餘專員說。

      採訪側記

      在進入臺大校園實際參觀後,發現性別友善廁所的設計十分細緻,從標誌的規劃到隔間與洗手台的配置,都充分考慮到了使用者的需求與隱私。一開始我們以為與不同性別的人共用廁所可能會感到不自在,但實際進入廁所卻完全沒有這樣的感受,甚至感到舒適且自然,這點出乎我們的意料。

      這次訪談讓我們對性別友善廁所有了新的認識,也意識到其實日常生活中早已有類似的設施,如飛機上的廁所或家中的衛浴空間。透過這次經驗,我們不僅對性別友善廁所的設計理念有更深的理解,也開始思考公共空間應該如何變得更加包容與友善。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