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缺錢先砍診所特約?衛福部請先把流失的加熱菸菸捐補回來!
最近,中央健康保險署預告將修正《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若醫事機構醫護人員的健保投保薪資未達一定標準,未來可能將被「不予健保特約」。這項政策一出,引發基層醫界極大不滿,質疑衛福部以「提高人員薪資」為名,實際是為了解決健保財務黑洞、讓更多診所「自動退場」,達到削減支出目的。
然而,健保基金真的只能靠砍特約來補破洞嗎?我們該問的是,這兩年來,政府到底錯失了多少「可以補健保」的稅收財源?答案就在加熱菸稅捐的「不作為」中。
根據《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第四條明定,每年徵收的菸品健康福利捐中,有高達50%直接挹注全民健保基金,作為保費補助、醫療科技評估與審查、健保安全準備金等用途。也就是說,每一包加熱菸菸捐如果未被合法課徵,就等於健保損失一半的菸捐收入。
立法院早就給予加熱菸合法的地位,但目前衛福部仍未核准任何一款加熱菸產品上市,主因就是衛福部國健署以「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為由,遲遲不做決定。依衛福部公告之審查規定,加熱菸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應於6個月內完成,必要時得延長一次。換句話說,最多12個月就應有結果。
但如今已超過兩年,完全沒有任何一件申請案通過審查,也沒有任何合理的說明,卻讓黑市上的水貨加熱菸滿街跑,政府只能眼睜睜看著加熱菸走私獲利,流失掉的菸捐無法挹注健保基金。
根據估算,台灣過去兩年因加熱菸合法審查延宕,至少流失上看百億元的菸稅與菸捐,其中就有超過50億元原本應該進入健保基金。這筆錢本可用於支持第一線醫事人員、改善醫療環境,結果卻因衛福部國健署怠惰與審查黑箱而白白流失。
如今,衛福部竟反過來要求基層診所提高健保投保薪資,否則不予特約。這就像把健保財務問題轉嫁給基層醫療人力,不但毫無道理,還形同變相懲罰認真繳稅、合法營運的業者。
提高醫事人員的薪資與保障固然值得支持,但這本應該透過總額調整、合理點值分配與政策獎勵來實現,而非以「不符合投保門檻就不給特約」的方式進行懲罰。這種政策不僅傷害診所經營者,也可能導致更多地區診所「自動退場」,衝擊偏鄉與基層醫療可近性,後果將由全民買單。
健保要改革,方向不能錯。加熱菸審查拖延超過兩年,健保財源因此損失數十億,卻沒見衛福部任何檢討或究責。如今卻想靠修法逼退特約診所,這種轉移焦點、推卸責任的政策邏輯,根本是對基層醫護與全民納保者的雙重背叛。請衛福部,立即完成加熱菸審查,依法開徵加熱菸菸捐菸稅,把健保該有的收入補回來,才是真正解決財務問題的起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