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當山難救援直升機變成空中小黃時...

2025/04/14 04:38
94次瀏覽 ・ 2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當山難救援直升機變成空中小黃時...

 

※ 山林的考題已經提出,我們期待政府來作答。台灣登山領域之問題層出,登山界認為夜色雖然淒涼無助,但前行必有曙光,至盼官民一起前行,共同迎接山林曙光?民之所憂,官必念之;民之所盼,官必行之。雖說登山不是家國大事要事,惟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山萬水的事! ※

 

有登山活動就有可能發生山難,而且爬山的人越多山難就相對會增多,這是常識也是事實,正如越多人開車發生車禍的比例會增多之一般。無可諱言的,自山林政策開放以來,登山風氣形成一股「沛然莫之能禦」之勢?有經驗、沒經驗者,有裝備、沒裝備者,有準備、沒準備者,有腦、沒腦者,大家一窩蜂地往山裡去闖蕩、去嬉鬧、去不當一回事,其結果是可想像的慘?山難成長的比例,比登山人口數的成長數還要多得多,這反應出兩種現象:一則山難搜救資源的持續糟蹋與虛擲,二則多數無知山友將山域可能發生之事故不當一回事。若不提出防堵之道,情況有可能會失控?不知政府相關部門有無研擬補救或防範措施?

山難搜救,是一種與時間賽跑的應急作為,有其立即性、危險性與不確定性?甚至會出現,搜救者比山難者的處境更加危險情況?搜救有公部門的單位,也有民間義務性的菩薩行徑;有地面的辛苦奔馳,有空中的冒險挺進,其初衷或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解山難者於倒懸!日昨(2025.04.12.)報載,「登山條例上路8年,山難究責違規裁罰僅5件,也讓山域管理條例流於形式,凡有登山保險、救命術證照,滿足條例最低要求,不管山友經驗、技術、體能為何,一旦爬山出事,就有空勤免費載送,成為登山保命符,導致山難層出不窮,寶貴搜救資源遭濫用,登山界才有人要求帶隊嚮導應負起責任,失職就應停權列入『黑名單』。(自由時報)」在山上出事,將領隊「停權」,這有用嗎?顯然是開錯藥單?將領隊停權對岳界是「弊大於利」的措施?現今,願意出來當登山領隊者已不多,動輒被停權,試問,登山界還有前景嗎?

山友「盲目」入山,把寶貴生命寄託在搜救員及救難直升機上,這是搜救第一線人員最深的「痛」!若山友不能自省、若公部門不能正視,即使是輿論說破了口、即使是一再的生命折損,情況只會更慘、更失控。正因為山難發生頻率過高,「浪費」社會資源過多,加上一些登山天兵總是不把山難可能發生當回事?因而一股防範之道的社會「潛勢」在醞釀、在呼籲、在炸鍋,也有一些零星「處方」被提出,只是公部門似乎「不為所動」,依然以不變的「維持現狀」來應變?如此顢頇、如此醬缸、如此官僚、如此不作為,才叫人痛心!

難怪資深的山域義搜教練戴昌盛(小鬍子)日前在他的臉書貼文指出,「24年義消生涯到此~將劃上句點!山域救援資源濫用,讓義薄雲天的氣度,漸漸薄弱、倦怠消失,真不想再為不負責任的戶外登山者義務救助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終歸要回到自己的生活,山搜夥伴們加油!加油!」佩服小鬍子教練30幾年來,對登山的帶隊、教育及訓練,他一再強調「安全教育、 風險控管、責任帶領與 平安守護」的信念和堅持。只可惜,熱血的義搜鐵漢也會有冷卻、心灰的時候?悲哉,義搜的天空雲聚?這是警訊,凡我登山界都該大聲疾呼,「公部門出來面對」!

        ~  百岳老查 2025.04.14.

 

附 記:

濫用是另類的暴力。空中小黃一call就到,公器不是讓你這樣玩的!山難發生或根本沒發生,還是叫了再說。山上小黃盡量使用,並不代表可以濫用。所謂濫用,最簡單的定義是指在不需要啟動直升機救援時硬是要啟動,人性之惡,往往在失去後才知到其可貴。本照片引自2025.04.12.自由時報(圖/南投縣消防局提供),是近來山難頻仍,南投縣今年在中央山脈南三段,就接連發生山友因裝備不足求救,由空勤直升機載運下山,甚至有單一案件,空勤就得分3架次載24人下山,簡直把空勤當「空巴」,成為搜救前線「最深的痛」,引發登山界撻伐,要求嚮導負起責任,否則就該停權,才不會把風險責任全丟給國家。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