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紙菸二手煙和三手煙會讓兒童手術後更躁動

2025/04/14 08:16
3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許多家長都知道吸紙菸對孩子有害,但即使不在孩子面前吸菸,那些肉眼看不見的紙菸殘留污染,包括紙菸二手煙與紙菸三手煙,仍可能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近期一項前瞻性研究指出,接觸紙菸二手煙與紙菸三手煙的兒童,其手術後出現甦醒躁動(Emergence Agitation)的風險顯著上升,這是麻醉後常見且棘手的術後反應。

「甦醒躁動」,是指兒童在手術麻醉後剛醒來時出現的短暫混亂與躁動現象,可能表現為哭鬧、掙扎、不安或抓扯醫療器材等行為。這種情況常見於年幼兒童,與麻醉藥物、術後疼痛或環境刺激有關,雖然多數會自行緩解,但嚴重時可能增加受傷風險或延長恢復時間。

照片

紙菸二手煙是指非吸菸者被動吸入他人吸菸時產生的煙霧,包括吸菸者吐出的主流煙(mainstream smoke)以及紙菸燃燒時產生的旁流煙(sidestream smoke)。而紙菸三手煙則是更不容易被察覺的污染,指的是紙菸燃燒後,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殘留在衣物、家具、地毯、牆壁、車內等環境表面,這些污染物可能在數小時、甚至數天後仍存在。兒童可透過皮膚接觸、吸入空氣中再次揮發的物質,或將手指放入口中而間接攝入這些毒素,即使菸味已經消散,風險仍未消失。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了600位年齡介於2至12歲之間、即將接受手術的兒童,並根據其日常生活中是否暴露於紙菸相關的煙害物質,將其分為三組:

第一組為未接觸紙菸煙害的兒童,其父母不吸菸,也未規律暴露於吸菸環境;

第二組為接觸紙菸二手煙的兒童,其父母會在他們周圍吸菸,導致其吸入主流煙或旁流煙霧;

第三組則為接觸紙菸三手煙的兒童,雖然不直接吸入煙霧,但透過呼吸、攝入或皮膚接觸等方式,接觸到殘留在衣物、家具、牆面等表面的煙草污染物。

研究評估在孩子手術後的恢復室中,評估其是否出現甦醒躁動、疼痛、發抖、噁心與嘔吐等反應。其中,甦醒躁動的評估採用Watcha量表進行量化分析。

結果顯示,甦醒躁動的發生率在未接觸紙菸煙害的第一組為15.0%;然而,在第二組(紙菸二手煙)與第三組(紙菸三手煙)的發生率則分別高達32.7%與33.7%,顯著高於第一組(p < 0.001)。風險比分析也顯示,紙菸二手煙組的甦醒躁動風險為第一組的2.74倍(95%信賴區間:1.68–4.48;p = 0.0001),而紙菸三手煙組的風險則為2.87倍(95%信賴區間:1.76–4.70;p < 0.0001)。至於其他術後症狀如疼痛、發抖、噁心與嘔吐,各組間並無顯著差異。

這項研究結果說明,即使孩子未直接吸入煙霧,只要生活空間中存在紙菸相關殘留污染,也可能顯著增加手術後出現甦醒躁動的風險。這對於家有年幼孩童,特別是即將接受麻醉手術的家庭而言,是一項重要的警訊。

研究團隊呼籲,應重視紙菸二手煙和三手煙的潛在危害,不僅應避免在孩童周圍吸菸,更應避免讓孩子長期處於有菸害殘留的環境中,才能真正降低健康風險。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