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麴飄香 揉進時光的味道
【記者 黃苡甄、何大貳/嘉義報導】
草仔粿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美食。從採集外皮原料鼠麴草,到泡米、磨米、揉外皮、包餡料等過程,小小一顆草仔粿有繁瑣的製作程序。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草仔粿的製作過程,以及攤販製作草仔粿背後的故事,尋找草仔粿的美味秘方。
傳統特色點心 祭祖祈福保健康
「凱分,花生在外面你幫我拿進來。」
「好。」
「四顆。」
草仔粿是一種台灣傳統點心,早期,農民會在清明節或是祭拜時做草仔粿,是一種對祖先敬意與祈福的象徵。因為做草仔粿的原料鼠麴草(刺殼草)有驅寒、避邪的說法,所以草仔粿也有健康與平安的意思。
鼠麴草 風味添增與關鍵原料
鼠麴草一般生長在乾燥的田裡,通常會在稻米收割之後,會在田裡自然生長。豐收村裡有一個阿媽,會去田裡割鼠麴草,回去之後把腐爛的葉子挑掉。
鼠麴草採摘人員 蔡淑女:「黑色的(鼠麴草)不好的就要挑掉。」
曝曬三天、裝袋秤重,有些人會磨成粉,也有人直接切碎加入做成草仔粿。
備料到成品 製作過程大揭秘
香噴噴的草仔粿不用多久就蒸好了,但是你知道草仔粿是怎麼做出來的嗎?要做草仔粿之前,會先把米泡水兩小時,磨米、裝在米漿袋裡用石頭壓乾,接下來把切碎的鼠麴草加入,揉成草仔粿的外皮。
草仔粿攤販女兒 蕭凱分:「早上從採買開始,從買豬肉、買蔬菜,開始採買然後開始處理,到隔天會把所有的(餡)料炒完,炒完之後第三天,第三天就開始包(草仔粿),第四天也是包(草仔粿),第五天我們就要開始採集葉子,香蕉葉,然後清洗(香蕉葉) 也要一天,然後星期六賣。」
草仔粿攤販 池媽媽:「我都按部就班(做草仔粿)。」
草仔粿攤販女兒 蕭凱分:「有的客人會說為什麼你們的(草仔粿)不是綠色的,我們要跟人家講說,鼠麴草做成的草仔粿不會是綠色的,所以我們家的草仔粿它是米(色),它是白色,上面有黑黑一點一點的(鼠麴草)。」
美味傳承 天然魅力與健康之道
草仔粿攤販女兒 蕭凱分:「一開始真的是也是非常無意中,我們開始做了市集這件事情,以後就用市集的方式到處去玩。我們一開始也是設想是家裡的老年人,買回去給老年人吃的、長輩吃的,結果沒有。」
草仔粿顧客 黃偉城:「因為我們家是客家人,我阿媽有時候過年,還是有節慶都會做(草仔粿)。」
草仔粿攤販女兒 蕭凱分:「(做)草仔粿的部分,就是真的非常勞心勞力,像我們家這樣自己(手工)做的, 應該是只有我們。」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 ,記憶中都有草仔粿的好滋味,也是因為她們的堅持,我們才能夠吃到純天然,健康又有特色的傳統點心草仔粿。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