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幫到一個人就值得!」國際扶輪社3523泰北義診

2025/03/03 13:30
8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對台灣人來說習以為常的看診、檢查,對很多地區的民眾來說是相當稀缺的資源。位於泰國北部的清佬(ChiangDao),還有許多緬甸難民,當地居民普遍生活困苦,缺乏醫療資源。2024 年 10 月瑞比牙醫院長張箭球隨扶輪社前往泰國清佬,與各方攜手合作提供義診服務。

照片

▲扶輪社成員在泰北清佬教堂內合力搭建簡易診間,為當地民眾進行醫療服務。(圖片來源:張箭球)

要提供國際醫療服務,並非只靠滿腔熱血或愛心,需要經過許多繁瑣的籌備前置作業。由國際扶輪 3523 地區總監曾國峰 DG Gordon 發起,與部立雙和醫院牙科主任黃茂栓 PP Paul 集結超過 70 個扶輪社的力量,花了整整一年籌備,與泰國政府及當地民間團體、醫療志工密切合作,才落實這項人道救援計畫。

扶輪社員之一的張箭球分享,團隊在當地借用教堂作為義診場地,醫療隊員們還去附近砍竹子就地取材,合力搭建簡易診間。「除了克難的醫療環境,還要克服語言及文化的隔閡,」他說:「這些都是國際醫療服務最真實的挑戰。」

照片

▲醫療團隊克服語言隔閡,細心為當地居民進行診療,提供即時醫療協助;圖右為診療後拔下的牙齒。(圖片來源:張箭球)

在台灣做根管治療、戴牙套稀鬆平常,但清佬欠缺追蹤治療的資源,居民又忙於生計,根本不可能定期回診檢查。張箭球說,「在這樣的醫療環境下,要進行複雜的牙科治療相當困難。經與當地醫師討論後,多採取拔牙方式處理,優先解決病人的疼痛問題,讓他們能夠儘快恢復工作、維持生計。」

最讓張箭球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當地年輕人,工作時不慎傷到眼睛,而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裝上義眼,重拾與常人無異的容貌。「扶輪社目前正積極討論如何協助這位年輕人,」張箭球說:「其實義診服務不在於看診人數的多寡,若能真正幫助一個人,改變他的一生,這趟義診就很有意義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