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禁電子菸反助長黑市!國際專家提醒孟加拉需審慎評估

2025/02/17 21:41
14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隨著孟加拉政府考慮修訂《吸菸與菸草製品使用法(Smoking and Tobacco Product Usage Act)》,全面禁止創新尼古丁產品(INPs)如電子煙與加熱菸的修法草案引發國際關注,來自全球45個智庫與非政府組織(NGO)組成的「We Are Innovation(WAI)」聯盟近日公開呼籲孟加拉政府慎重考量此政策,並警告禁令可能帶來反效果,助長黑市發展,危害公共健康。

台灣前車之鑑:禁令未能減少吸菸,黑市猖獗

WAI在公開信中特別指出,國際的經驗顯示,電子菸與加熱菸產品的全面禁令,未能有效降低吸煙率,反而助長非法市場,造成政府難以管制,並增加年輕族群接觸來路不明產品的風險。

專家表示,台灣於2023年全面禁止電子菸,並對加熱菸產品施加嚴格限制,至今沒有一個指定菸品(加熱菸)通過衛福部國健署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然而,禁令實施後,市場調查發現黑市電子菸網路違法交易激增,大量未經檢驗的非法產品流入市場,導致品質難以源頭管理。

此外,由於黑市的興起,政府反而失去對產品成分與尼古丁濃度的管控能力,讓青少年更容易取得含有未知化學物質的電子菸產品,台灣警方更在2024年破獲數起跨境電子菸走私及地下工廠製造案件,顯示台灣菸害防制法的禁令未能有效遏止市場需求,反而將消費者推向不受規範的非法黑市。

孟加拉應借鑑國際成功經驗,而非重蹈覆轍

WAI強調,孟加拉應參考國際成功案例,例如瑞典、英國與日本,這些國家透過合理監管創新尼古丁產品,有效降低吸菸率並改善公共衛生。例如:

  • 瑞典:透過允許並監管無煙尼古丁產品,如「鼻菸(snus)」和電子菸,紙菸吸食率已下降至5.3%,接近無煙國家標準。
  • 英國:政府積極推動電子菸作為減害及戒煙工具,吸菸率已降至10.4%。
  • 日本:自2016年引入加熱菸草產品後,傳統紙菸銷量下降52%。

WAI認為,孟加拉應考慮採取類似策略,透過嚴格規範與科學證據支持的監管框架,而非全面禁令,以避免助長黑市並保障國民健康。

專家建議:制定科學為基礎的菸草減害政策

WAI在公開信中向孟加拉政府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 維持對紙菸的嚴格管控,但允許創新尼古丁產品受規範使用
  2. 設立品質與安全標準,確保消費者能使用合格產品
  3. 對產品進行適當稅收區分,以誘導吸菸者轉向風險較低的菸草代用品
  4. 嚴格禁止未成年購買,但允許成年吸菸者獲得科學資訊來做出選擇
  5. 強化市場監督,防止非法產品流入市場

WAI強調,全球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創新尼古丁產品若經過合理監管,能有效降低吸煙率,改善公共衛生,並減少菸草相關疾病負擔。孟加拉政府應審慎考慮政策影響,避免走上台灣的錯誤道路,造成不可逆的公衛危機。

 

延伸閱讀:

1.Harnessing Innovation for a Smoke-Free Bangladesh: An Open Letter on Policy Opportunities

https://weareinnovation.global/documents/wai_open_letter_bangladesh.pdf

2.Speakers demand amendment to tobacco control law for public health protection

https://unb.com.bd/category/Bangladesh/speakers-demand-amendment-to-tobacco-control-law-for-public-health-protection/146979

3.Organisations in Bangladesh urge for amendment in tobacco control bill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3)00273-5/abstract

4.Why Bangladesh's tobacco control law amendment is crucial

https://www.tbsnews.net/thoughts/why-bangladeshs-tobacco-control-law-amendment-crucial-1025496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