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情人節總統承諾跳票?「健康台灣」淪為空談?

2025/02/14 12:54
9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國教行動聯盟新聞稿]
情人節賴清德總統承諾跳票?
罔顧青少年成癮危機?「健康台灣」淪為空談?
菸防法公布屆滿兩年 請衛福部立即公告「全面禁止加味菸」!

2月14日西洋情人節是愛與承諾的象徵,然而我們不得不問:七年前的政府承諾還算數嗎?

七年前(106年12月21日),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承諾推動《菸害防制法》修法(註1),其中明確列出「禁止加味菸」,強調這是保護年輕人遠離菸害的關鍵政策。然而,時至今日,賴清德已經成為總統,但當年提出的承諾卻仍未兌現,政府遲遲未公告「全面禁止加味菸」,導致菸商持續利用各式加味菸品誘惑年輕人,嚴重危害公共健康。

情人節該是一個無菸、無害的日子,政府不該選擇讓這個承諾跳票才對。

國教行動聯盟要求政府:

(1) 114年3月22日前,速依法公告「全面禁止加味菸」。

(2) 公告禁止加味菸前,不可讓加味加熱菸上市。

(3) 政府必須守法、無畏菸商壓力,加熱菸不可以「IQ*S」名稱上市。在Google Scholar的認定中,400篇學術論文確定「IQ*S」意指「I Quit Ordinary Smoking」,誤導「可以藉以戒除紙菸」,違反台灣《菸害防制法》第9條規定(註2)。

照片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WHO強調「新興菸品就是菸草公司開拓尼古丁成癮新市場的捷徑」,推估加熱菸上市後將影響大量年輕人加入吸菸行列,請問政府防範措施在哪裡?

此外,112年1月12日立院三讀通過的菸害防制法,早在行政院提出草案八大修法重點即有「禁止加味菸」,但迄今新法公布將屆兩年(2月15日),再一個月(3月22日)新法實施滿2週年,政府禁止加味菸政促仍掛零,現在又在菸商的壓迫下恐會加速開放加熱菸,一旦加味的加熱菸趁機上市,現在不立即止損,將一發不可收拾,請政府立即止損、搶救年輕人的健康。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祕書長郭斐然醫師指出,加味菸與加熱菸不是兩個議題,是互相連動的,最令人忌憚的就是「加味的加熱菸」,加熱菸是電子式的,本來就非常吸引青少年,國際研究指出青少年使用加熱菸盛行率是成人的兩倍,如果又是加味的加熱菸,吸引力就更提高了。政府對於年輕人健康的預防策略一定要及時。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也幫我們台灣拒菸聯盟。WHO最新公布2025年菸害防制倡議行動:「戳穿誘惑:揭露菸草和尼古丁製品產業的策略」,目的包含讓大眾認識「大菸商」行銷所有菸品的手段,並倡議推動可降低菸品吸引力的積極政策,例如禁止菸品調味劑限制菸品設計與包裝(使用素面包裝與大幅警示圖文)及禁止菸品廣告促銷與贊助等,從而降低菸品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林清麗說,台灣的加味菸政策延宕兩年沒有實際進度,放任「大菸商」繼續以各種口味菸品與新興菸品「鈎癮」年輕人,加上加熱菸促銷團體不斷以造勢活動、製造假議題來施壓政府速放行加熱菸上市,就是要趁機讓加味的加熱菸通通上市,請政府立即止損。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WHO資料顯示三成的癌症與吸菸直接相關,目前已知至少有17種癌症與吸菸有關,包括肺癌、口腔癌、喉癌、胃癌、肝癌、膀胱癌、子宮頸癌等等。WHO也明確揭示,菸草公司在菸品中添加香料和其他成分以改變菸品聞得到的氣味(smell)、嚐得到的口味(taste),以吸引年輕人及兒童入口後成癮,甚至使吸菸者戒菸變得更加困難,從而提高罹患癌症與各種疾病之風險。因此WHO強調,各國政府應禁止所有加味菸品,以防範加味菸引誘年輕人開始接觸菸品。

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副秘書長唐仙美指出,無論是紙菸、水菸、電子煙、加熱菸、嚼菸、含菸,幾乎9成都是加味菸品,目前歐盟27國已通過法令禁止除菸草原味以外的加味菸品,美國與加拿大則是禁止除原味與薄荷以外的加味菸品。國際研究指出,近九成的年輕吸菸者,第一次都是使用加味菸品,請衛福部勿再拖延,趕快公告全面禁止加味菸,及早拯救更多年輕人免於落入各式加味菸品的誘惑。同時,政府漠視我們下一代健康,已經延宕2年未公告禁止加味菸,媽媽們不允許政府再棄械投降給菸商寬限18個月緩衝期,必須合理要求菸商公告後6個月開始執行。

註1:行政院會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新聞稿(106年12月21日)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ca5d14d5-e484-4b35-b37f-38970354d487

註2:《菸害防制法》第 9 條第1項:

菸品、品牌名稱及其容器,不得使用或加註淡菸、低焦油或其他有誤導吸菸無害健康或危害輕微之虞之文字及標示。但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月十一日修正生效前已使用之品牌名稱,不適用之。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