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紀錄片鏡頭看體育教育

文字-A A +A

Photo 【記者陳薇安/北市報導】教育部舉辦了一場「2007教育影展話教育」座談會,並邀請了台北縣教育局長劉知然、《奇蹟的夏天》的導演楊力州與《翻滾吧!男孩》的導演林育賢,一起透過紀錄片的鏡頭「從體育教育談起」,看到台灣教育的生命力。

 二00六年的夏天,楊力州接到了廣告片的委託,某家運動品牌認為台灣不能在世足賽的風潮中缺席,因此找了足球隊來拍攝廣告。當時楊力州接觸到花蓮縣美崙國中的足球隊,在廣告拍完後,他決定用鏡頭紀錄下這支足球隊的故事,因而產生了《奇蹟的夏天》。

 林育賢則是因為當年國片不景氣,暫時回到在宜蘭老家,跟著身為體操教練的哥哥林育信到宜蘭縣公正國小觀看體操隊的訓練。看到剛從選手光環退下來當教練的哥哥面對七個國小選手的互動覺得很有趣,也從小選手身上看到自己對於拍片這件事的想法,因此有了《翻滾吧!男孩》這部影片。

 楊力州提到足球隊面臨到台灣體育運動中常見的資源不足的問題。他說,足球隊在十三、四歲可以拿到分齡賽的世界冠軍,但是這樣優秀的成績只到國中為止就停止了,到高中之後就更少聽到在國際上的表現特別的好。因為「足球的體育環境在台灣並不夠健全」,導致巔峰的紅線停留在十五歲而無法繼續前進。

 另外,台灣體育運動中常遇到的硬體設備不完善,在《翻滾吧!男孩》片中也能清楚看見。林育賢表示,片中的體操館真的很小很破舊,旁邊新建的體操館卻遲遲無法完工。因為影片的放映受到社會的關注,體操館才得以續建。

 而升學問題是兩位導演共同提到的問題。美崙國中足球隊在拍攝當時正好面臨升學階段,許多家長的想法,希望他們進到職校系統找到一技之長,所以大部份的足球隊選手都進入到花蓮高農。片中,在全中運輸球之後,問及對未來的想法,他們沒有太多的想像,甚至有些選手做了「可能去當模板工人」的打算。楊力州說:「輸球後面的東西很苦澀,這個比較苦澀的東西就像我們感冒藥吃藥一樣,苦的不好吞嚥,所以我們需要糖衣膠囊把它包起來。」等到糖衣在觀眾心裡慢慢融化,「看完之後會有感動,進而產生認同,第三階段才是改變的行為。」

 不同於輸球的苦,《翻滾吧!男孩》面對的是贏了之後的問題。林育賢認為有兩個階段將面臨升學的煩惱,一是升上國中,國中畢業是第二個階段。他希望能夠有個比較暢通的升學管道讓體育選手通行,也能讓家長安心。而現在他仍然持續追蹤體操隊的成長,有個「十年計畫」的想法,十年後也許會有個片子叫《翻滾吧!男人》。

 台北縣教育局長劉知然表示,「體育政策被升學框住了,多少體育人才到了大學後就不再發展體育。」這的確是制度設計需要去調整改變的,也希望熱愛體育的選手能不要再被升學給綁住。

照片由左至右為導演楊力州、導演林育賢、台北縣教育局長劉知然、「2007教育影展」策展人王耿瑜。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5則報導
2,270則影音
706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1,273
推:
1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3,747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4,665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0,856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5,850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536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4,97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732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520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7,073
推:
4
回應:
0

透過紀錄片鏡頭看體育教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2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2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