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一:守護部落病患 都蘭診所巡迴醫療
OS
星期三一大清早,一群台東興昌部落的爺爺奶奶們,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NS
(李秉雯)。
OS
原來這麼早在外面卡位,是為了看醫生,這是台東都蘭目前的醫療模式,病人不用再到診所給醫生看,而是醫生直接到部落裡幫忙看診。
NS
(好我先開藥給你吃好不好)。
標二:外地醫生扎根部落 盼改醫療模式
OS
他是余尚儒醫生,原本在嘉義當安寧病房的醫生,但他認為長輩行動不便,應該是醫生要走進社區,但大多數的醫生都沒有辦法做到。余尚儒毅然決然辭去嘉義的工作,2017年到醫療資源最匱乏的台東,在東河鄉的都蘭村創立都蘭診所。不過他並未只待在診所內,而是定期到興昌村、隆昌村和泰源村做起巡迴診療。如果有長輩臥床不起,余尚儒也會親自到長輩家中,替長輩看病。
Bite :都蘭診所所長 余尚儒
好那為什麼要做巡迴醫療,就是我們在落實在宅醫療的這個,預防性的照護,也就是說我們在他還沒有出不了門之前,我們就要認識他們,然後我們知道他們到都會,到台東市區就醫,其實都是會有若干的這個困難的。
OS
余尚儒醫生是大家口中的外地醫生,但他的到來有如天降甘霖。從都蘭到市區的台東醫院,將近20公里,開車就要花費30分鐘,對於獨居長輩來說十分遙遠,但都蘭診所的到來,讓部落長輩不用再害怕自己出門看醫生。
標三: 守護部落病患 都蘭診所巡迴醫療
OS
星期三正是到興昌部落看診的日子。部落的居民聽聞醫師要來,都興沖沖的跑來看診。
能走的自己走,不能走的由都蘭診所的專車接送,大家不想錯過一周一次的巡迴診療。
Bite :都蘭診所病患 張梅娟
這裡看跟去醫院,來這裡看比較親切,對就比較實際這,可以說出我們真正的病因。
標四: 輕鬆醫病關係 達成地方醫療共生
OS
整個早上病患一個接著一個,但余醫師絲毫沒有一絲疲憊。病人眼中的余醫師看診非常細心。
NS
(感覺還是這裡這裡腫)。
以前不擅言詞的余醫師,如今和病人打成一片。這樣輕鬆的醫病關係,使診間內常常傳出笑聲。
NS
(余醫師我的三個月了啦),(你的什麼三個月),(那個膽固醇阿),(我以為你說娃娃),
(三個月了)。
標五:熱血醫療團隊 用愛拼出部落醫療
OS
都蘭診所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但這不是憑余尚儒的一己之力。他的背後有著滿腔熱血的醫療團隊。有特定請來的物理治療師,負責配藥的藥師,叫號打針和翻譯阿美族語的護理長。
NS
(阿美族語)(醫生已經決定了)。
OS
加上志工每個人各司其職。這位志工有點特別,她是劉純貞,以前也是病患的家屬。因為受過醫生的幫助,於是在媽媽過世後,決定加入都蘭診所的志工行列。
Bite:都蘭診所志工 劉純貞
我會講原住民語,我會講國語,我會講台語,所以有漢人的媽媽來的時候,我可以用漢語溝通,阿原住民的媽媽我就會用,原住民的話溝通這樣子。所以他們比較習慣說,問我一些有的沒有的問題這樣,不敢跟醫生講的我來溝通。
OS
不僅僅是對醫生的感謝,更是被醫生的熱忱感動。
Bite:都蘭診所志工 劉純貞
余醫師對老人家非常的好像,就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對待,很親力親為,讓我非常感動。
那我也覺得我認為說我是在地人,他是從外地來的人,那我在地人我更應該幫助他,所以我會我會一直跟著他這樣走,一直到我,我的生命結束。
標六:跳脫傳統診療 診間如家一般溫馨
OS
因為這份真摯讓部落長輩都喜歡到這裡看醫生。
Bite:都蘭診所病患 高健崇
阿看這個小毛病,來這邊拿藥打針這樣而已,所以說這個都蘭診所服務性很棒。
NS
(胃),(然後胃然後有時呼吸困難),(胃啦呼吸有一點困難),(因為你喝太多酒了),(都沒有吃飯)。
OS
這裡不管是醫生病人,還是病人之間感情好到像家人一樣。醫生們都清楚知道每個病患的狀況,而看診完的長輩更是捨不得回家,都想留在這裡繼續聊天。
Bite:都蘭診所護理長 陳惠玲
都蘭診所就像一個家一樣,就是我們要維持住這個家,不管這個家裡有什麼樣子的問題,我們就是要一起來負責,一起來努力的把這個家顧好,這個家顧好的話,社區的人也會被我們顧的很好。
OS
小小的診所卻給台東居民大大的善意,診所不再只有冰冷的儀器和數據,更是成為像家一樣溫暖的避風港。
台呼
採訪撰稿 吳雅莉
攝影採訪 焦仲
音樂來源YouTube無版權音樂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