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北市、新北市,隨袋徵收上路!

2010/12/01 22:39
5,923次瀏覽 ・ 1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在有限的地域上垃圾處理的問題顯得格外重要,同時也考驗著政府的政策是否能與時俱進。近年來在這方面的問題漸漸地由終點的垃圾處理,轉移到源頭的減量,因此隨袋徵收政策於焉誕生。

台北市自2000年7月份開始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台北縣(現改為新北市)部分鄉鎮(深坑、土城、永和、八里、鶯歌與石碇等六鄉鎮市)也於2008年7月跟進。另外,自2010年12月份開始,新店、蘆洲、汐止、五股、貢寮、萬里、瑞芳、雙溪和烏來等九個鄉鎮市也跟上這股潮流,預計在2011年1月正式啟動、全面實施。

所謂隨袋徵收,簡單的說就是透過購買垃圾袋的方式,將製造垃圾的成本轉嫁到製造者身上。垃圾袋愈大,能裝更多垃圾,但相對地其所售的價格也就愈高;反之亦然。此政策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一種方式,讓人民自願減少垃圾的產生,否則就需要付出較高的代價。

然而,由於此政策規定人民必須花費額外的金錢購買裝垃圾袋,因此在執行上勢必會遇到瓶頸與阻礙,在人民間與政府間也會出現所謂的利弊之爭。

在阻礙方面,台北縣長周錫瑋曾在「迎接北縣新時袋-隨袋徵收全面啟動」宣導活動中提到:「因為推行垃圾費隨袋徵收除需增加部份行政成本外,對不了解政策民眾更易造成政府撿錢的誤解。」由於在人民與政府間有時會出現資訊上的落差,以至於人民無法了解政府的用意而早成不願配合。並且部分民眾會擔心,政策的制定看似完美,但是在實施上會不會因為為了快速達成政策目的—垃圾減量,忽略了有些較為貧窮的家庭並沒有足夠的經費去購買專用垃圾袋的問題。更為常見的是,民眾為了逃避這些額外多付的金額或是不認同此政策,因而將家庭垃圾丟棄至行人專用垃圾桶的情形。

在利弊之爭方面,近日以來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也曾提出廢除圾圾隨袋徵收的政見。蘇貞昌認為,若是垃圾量已減少到隨袋徵收之行政費用,已經高過垃圾袋的收益時,那麼應該廢除此政策。然而台北市長郝龍斌則認為,因為有隨袋徵收所以才會垃圾減量,此因果不應倒置。

居住在台北市的民眾陳小姐表示:「隨袋徵收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份,其實只要確實做到,真的能夠發揮垃圾減量的成效。」王同學也說:「媽媽會要求要減少垃圾,這樣才不會花太多錢在購買垃圾袋上。」但是,仍有民眾反對意見,「雨傘桶裡多了好多垃圾!」在新北市開餐廳的陳小姐氣憤的說,「政府配套措施執行不夠徹底,讓很多人貪小便宜把居家垃圾往外丟,造成市容不整。」也有民眾私下表示:「垃圾袋費用頗高,造成較為貧窮家庭經濟上的壓力。」如是以上人民的心聲,反映出隨袋徵收政策在人民心中問題。

「垃圾減量」是政府原先良善的出發點,也是當今社會潮流的走向。然而,如何落實、如何處理弊害以增進其效益,則需要政府與人民間更充分的溝通與了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