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服飾文化館 打造華人設計師理念

文字-A A +A

【記者高欣妤/台北報導】位於萬華的台北服飾文化館,是台灣第一所中華服飾文化和國際服飾文化發展中心,服飾文化館執行長林璿甄表示,希望透過文化館的專業結合艋舺地區的服飾產業,重新讓萬華成衣批發商圈活絡起來。

配合花博的舉行,台北服飾文化館參與了台北市文化局所舉辦的「台北花遊記」的活動。由二十二個文化局委外的藝文場所,各選擇了一種符合館內經營理念的花卉,製成印章,當民眾到任何一處參觀後,可以蒐集蓋章,集滿後可以向文化局兌換御守,也就是日本的護身符。台北服飾文化館的代表花卉是向日葵,導覽員林素杏說,服飾館的展覽是老少咸宜的,想給民眾向日葵一般熱情好接近的感覺。

台北服飾文化館共分成三個樓層,一樓會展出每季特展,例如今年年初的亞洲國服展以及三到六月的五○年代制服展,都吸引不少特殊族群來參觀。二樓的工作坊,現在外租作為裁縫教學用。三樓的伸展舞台,可以提供模特兒走秀,讓設計師在這裡呈現設計成果。

今年十月九號,台北服飾文化館和仁濟醫院合作,提早慶祝九九重陽節,在士林二號公園舉辦老人走秀的活動。衣服由大理商圈批發商提供,文化館內的員工幫忙搭配,讓老人能夠體驗到當模特兒的樂趣。導覽員林素杏說:「看到老人們活潑快樂的模樣,覺得透過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是一件很棒的事。」

在教育領域上,台北服飾文化館同樣盡了份心力。隸屬於財團法人台北服飾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台北服飾文化館,和台北市雙園國小合作,在每個禮拜三、六、日,替弱勢學生安排課輔,除了教授一些簡單的服裝設計理念,也會不定期帶學生到館內參觀,並讓他們實際學習裁縫。

台北服飾文化館所在地是萬華區公所的舊址,隸屬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二○○六年創立,並在二○○七年開始營運。地點的選擇,是由於艋舺服飾產業的聚集。

艋舺服飾商圈的源頭是由一個來自雲林的家族,到艋舺開了第一家服飾批發店,因為效益不錯,陸陸續續有許多廠商跟進,並將工廠設在附近,形成大理成衣商圈。但近年來由於服飾產業整併,發展中心移到具有地理優勢的五分埔商圈,因此艋舺商圈從極盛時期的兩三千家店,衰退到現在只剩兩三百家,而台北服飾館的成立,就是希望能振興艋舺的服飾批發產業。

從十月開始,台北服飾文化館開始整修,樓層分段暫時不開放。文化局提出政策,要實踐MIT開創華人設計師的理念,因此決定從培養駐館設計師下手,透過選拔選出十五位設計師,將服飾館二樓打造成生產的工作室,讓設計師在這邊設計,一樓改造成展示間,讓設計師的作品在此展出,未來有需要設計的公司就可以到這邊尋求自己想要的設計,直接和設計師溝通並下訂單,讓這些設計師在這邊有個實現自我的舞台,也讓華人設計師有更多發展的空間。

高欣妤/製作

延伸閱讀
台北服飾文化館
台北花遊記
大紀元:台北服飾文化館開幕 提振艋舺商圈繁榮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8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2,849
推:
1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4,532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3,779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951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670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5,785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7,741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7,20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555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340
推:
0
回應:
0

台北服飾文化館 打造華人設計師理念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102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102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