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沐Mukki 用大溪木藝 雕出豆干印章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劉宥淳、郭思嫺、陳品妤/台北市報導】提到桃園大溪,除了美味豆干印象深植人心,還有逐漸被淡忘的木頭工藝。點睛設計韓世國總監創辦品牌「木沐Mukki」,將大溪當地文化特色融入產品設計,結合木工藝技術,轉譯成各項產品,如豆干印章、月光盤、陀螺線香座等,讓前來大溪的遊客足以留步欣賞,也讓世界看見大溪木藝之美。

大溪豆干化為印章、月光餅轉譯成窗花月光盤

走訪桃園大溪和平路及中山路,處處可見多國文化交織而立的商號店家,有著巴洛克式建築,牆上刻印著閩南圖騰,建築頂可見希臘山頭和羅馬柱等樣貌,這裡是大溪老街。擁有兩百年文化堆積脈絡的桃園大溪,早期藉由船隻行經大漢溪來與中國貿易經商,再透過大漢溪連結至淡水河,形成經商貿易網絡,造就了各式店家,如木材廠、木器行和木藝店,遍佈於老街。

出生於桃園的點睛設計總監韓世國,大學和研究所皆就讀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在大學期間,曾創立電腦動畫事業,但在畢業以後,他發覺,在學校所學的設計相關技術,和在工作上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學校教導的是成熟的理論,但出社會以後,學到的是時代革新速度之快,抨擊了以往所熟知的理論」。

↑點睛設計公司總監韓世國,創辦「木沐Mukki」品牌,推廣大溪木藝的人文之美。拍攝/劉宥淳

「設計是發掘並發揚每件事物的特質」,為了實踐理想,他在2003年時創立了點睛設計公司,致力將創意巧思與技術,結合不同商家的品牌形象,並加值地方產品。其中一項旗下品牌—「木沐Mukki」,即是將大溪老街傳統手藝「木工藝」作為產品設計的基底,結合大溪地方產品的特色,如四方形的豆干、月光餅形的月光盤、陀螺形線香座等,設計出各式商品,除了振興大溪逐漸沒落的木藝品產業,也同時保留該地原有文化特色。

↑結合神匠文化與豆干外型的地方特色,讓背部有討喜的豆干外表,印面有神的象徵,因而有了豆干印章的設計。拍攝/陳品妤

木藝沒落之後 傳統產業市場面臨新挑戰

「儘管許多青年人回鄉致力投入地方創生或社區營造計畫,也無法避免傳統產業面臨消失的現況」,他說道,在大溪做木藝的人一年比一年還少,由於時代變遷加劇,許多木工店家漸漸收攤,在產業結構變化快速的環境下,傳統的家具、木雕佛像等市場面臨嚴峻挑戰,他舉例道,因應不同時期的信仰差異,現今並非每個家庭皆會設置神桌,這樣的情況讓製作神桌的木工行面臨倒閉風險。

儘管前來大溪觀光的人潮仍舊不減,但當地的產業缺少特色,不足以讓遊客留步,欣賞或聆聽大溪手藝的歷史沿革。任職於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長的陳倩慧,發覺到產業沒落的最大主因,即是店家商品缺乏在地特色和符合現今消費需求的產品設計。

2015年時,陳倩慧剛接任木博館館長,設先舉辦了一場對外公開的木藝展覽—「打開木視界」,由於展場上陳列許多異國木家具,且邀請許多國外講師到場舉辦講座,卻讓大溪木藝工人感到不滿,認為這樣的舉動並非推廣當地木藝特色,更像是在推銷他國的木藝產品,這讓她再次陷入沉思,該如何將當地特色成功推廣之外,也同時能與當地木工師傅們調和想法。經過長期探討,她找來了致力於將客戶提出的不同需求做整合、轉譯的地方創生團隊—點睛設計, 攜手落實「大溪木藝創生計畫」。

大溪木的再工藝化 找回沒落產業的蹤跡

韓世國說道,原先在為此合作品牌命名時,蒐集了許多大溪地區相關歷史資訊,得知大溪極具人文歷史和經商活動足跡。在大溪一旁有條名為大漢溪的河流,是當地的經濟命脈,其一路連接至大稻埕、淡水河,孕育了各式產業商家誕生,而木沐這個品牌也為此得名,他說道,「木」指的是木藝產業,而「沐」指的是流經大溪中央的大漢溪,除了記載大溪地理特色,也承載了大溪人的共同記憶。

↑結合大溪地方餅食月光餅,以工藝技術雕刻中心黃銅窗花圖騰,其寓意為月光照映於窗中。圖片提供/韓世國

而在設計該如何加值產品時,其所運用的工業轉譯有許多不同形式,像戲劇的多元文化融合、歌曲的革新、故事的撰寫巧思等,就可稱它為一種工業轉譯。以他們的產品為例,率先利用的是大家可接受的現代美學,再藉由把文化內容透過設計的思考判斷將原先的木藝所展現出來,豆干形狀的木製印章即是其中一個案例,原先兩相無法搭配,但向他人提及「象徵大溪的產品是什麼」的時候,大家的直覺皆是豆干,因此在設計上,這之間的工業轉譯就要運用到個人創意巧思。

他說道,此次企劃的成功,大溪傳統產業的未來定位更加明確,除了使當地產業特色發揚至全台,也讓前來大溪觀光的遊客能夠留步,了解大溪木藝轉譯後的工業之美。而對於未來的期盼中,他們希望為台灣各地面臨沒落的傳產市場注融入更多新創、富意義的設計藍圖,且能讓全世界看見台灣之美,與國際跨界合作,讓台灣地方創生更加蓬勃發展。

採訪側記

這次來到點睛設計公司參觀裡面展示的產品,讓我們相當競豔。從地方工藝設計,到產品再製,再到環保設計皆有,對我們而言,很像在參觀一間產品博物館。點睛設計的每一項產品都有地方發展和起源故事,或許下次還有機會再到公司拜訪時,可以記錄下不同的生動、感人的社區營造故事。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8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2,654
推:
1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4,376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3,693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951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662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5,785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7,587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7,203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539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272
推:
0
回應:
0

木沐Mukki 用大溪木藝 雕出豆干印章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78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78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