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GDP

文字-A A +A

最近IMF傳出訊息,說今年臺灣的平均每人GDP有可能超越日本、南韓。想一想可能的原因,日圓和韓圜貶值可能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其次,可能日本和南韓的汽車產業非常重要,但受到特斯拉電動車熱銷的衝擊,而影響到這兩國的經濟表現。相對而言,臺灣的半導體產品卻是國際間的搶手貨。再來,日本人口老化嚴重,食之者眾,生之者寡,平均所得當然會下滑。臺灣同樣也有人口老化問題,但引進了不少的外配和外籍移工,紓解了一些勞動力供給壓力。

有朋友說,美國平均每人GDP大概是臺灣、日本、南韓的兩倍,但感覺不少美國人的生活壓力還是很大,日子不見得比較好過。對於這個問題,直覺上應該是美國貧富差距比較大,物價也比較高。一般大眾的所得雖然高,但開銷也比較大,所以不少人揹負了沉重的債務。其實,美國是糧食生產國,食物價格非常便宜。東亞國家都要從美國進口穀物。因此,美國人的生活壓力應該是來自其他方面。生活開銷有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等不同層面。舉例而言,多數臺灣人騎摩托車或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上、下班,費用比較低,顯現在GDP上的「產值」數字自然比較少。美國城市人口住郊區獨棟透天厝的人很多,上、下班依賴開車,出門購物也是要開車。開車的開銷比較大,創造的GDP「產值」數字也比較高。但這樣不一定表示生活品質有比較好。

醫療也是如此,臺灣的醫療品質不差,即使剔除健保因素,收費也是比美國低廉很多。而美國所以醫療費用會高,主要是因為美國人很喜歡去法院告醫生。而醫生雖然收費高,但很大比例的收費都拿去繳醫療責任保險費用了,淨所得不見得比臺灣的醫生多。換言之,美國平均每人「醫療產業GDP」產值可能高出臺灣很多,但享受到的醫療服務品質不見得比臺灣人好。

臺灣地狹人稠,原物料和能源必須依賴進口。如何以更少的資源,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應該才是公共政策的思考重點。不能執著於創造GDP的經濟發展迷思。舉例而言,近來內湖交通問題成為選戰焦點。本來,臺北就是一個過度擁擠的城市,欠缺的是生活品質,而不是就業機會和GDP。經過多年努力,好不容易建造完成捷運路網,渡過了交通黑暗期,卻又創造出一個內湖科學園區交通黑洞。未來,大巨蛋開始營運以後,可能又會是對交通負荷的另一波重大衝擊。此外,建造社會住宅,解決年輕人居住問題,當然應該是臺灣政府施政的重點。但建造社宅的地點適合選在臺北市嗎?這樣不會讓臺北市區變得更擁擠嗎?

臺北市似乎沒有認真全盤檢討過都市計畫,「保變住地區」本來應該是過渡期,也就是保護區變更為住宅區後,用來擬訂都市計畫細部計畫的過渡期間。但臺北市卻有存續30多年的「保變住」地區。這樣不算是失職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2.07.28

Anthony

加入時間: 2012.07.28
457則報導
76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談談法官界的白花運動

2024-04-21
瀏覽:
1,245
推:
0
回應:
0

ETF的收益平準金機制可能會衍生老鼠會效應

2024-04-07
瀏覽:
2,306
推:
0
回應:
0

談談不在籍投票問題

2024-03-23
瀏覽:
2,809
推:
0
回應:
0

五權憲法可行嗎?

2024-03-12
瀏覽:
3,233
推:
0
回應:
0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人民的抗暴運動

2024-02-27
瀏覽:
4,204
推:
0
回應:
0

2024年大選的板塊變化

2024-02-05
瀏覽:
5,742
推:
0
回應:
0

主管機關竟然放任不管

2024-02-03
瀏覽:
5,577
推:
0
回應:
0

探討騎樓和公共開放空間的公益性

2024-01-27
瀏覽:
3,391
推:
0
回應:
0

有權無責的違建處理制度

2024-01-23
瀏覽:
3,114
推:
0
回應:
0

對2024大選結果的觀察

2024-01-16
瀏覽:
4,686
推:
1
回應:
0

解構GDP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128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128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