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領人才系列:我玩綠建築(一)

文字-A A +A


 文/陳重仁(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副秘書長)


 間回到2008年底,透過間接介紹,一家台商C公司上門詢問說要為他們的新建廠辦找會做「綠能建築」的顧問,我猜他說的應該是「綠建築」,只是不太清楚定義而已。



 那時我已當綠建築顧問三年多,經手過不少綠建築案,面對業主的這種詢問也見怪不怪了。但是我還是得一步一步引導C公司說出他們的需求,並且釐清他們要做甚麼樣的綠建築,以及希望我們服務的工作內容,起碼這樣才能報價。


綠建築顧問業 新興綠領工作

 綠建築顧問這個行業太新且範圍太廣,內容包含建築節能、節水、基地環保、綠建材、室內環境品質與綠建築標章申請等顧問服務,所以沒有固定範圍的服務內容,也沒有公會幫我們訂服務與收費標準。就連稅籍管區小姐都說,不知道要把我們歸類到何種課稅行業類別,直說我們公司太特別了,服務內容聽都沒聽過!


 回想當時,由於C公司為傳統代工產業,公司早已外移到大陸與越南等地,因此光是跟對方Email來往澄清需求與服務內容,就花了將近一個月,需求內容始終無法100%確認。我覺得溝通似乎有盲點,因此好奇追問對方為何積極導入綠建築?




代工業主 要求供應鍊變綠


 對方終於回答,是因為他們的代工業主要求從現在起,所有為該業主代工的新建廠房設施,都必須要導入綠建築設計,此為該業主綠色生產計畫的一部份(該業主為美商知名品牌運動鞋大廠N公司)。但是,C公司從來沒有被業主如此要求過,也不知道該如何清楚表達綠建築到底要做甚麼,才能符合業主的期待,這個議題將影響公司競爭力與訂單,C公司當然是慎重處理。


 在知道綠建築為C公司業主的要求後,我捨棄已寫好的服務建議書,反過來列一些問題請C公司回去向N公司確認,關鍵問題在N公司希望該生產基地,最終呈現的綠建築成效為何?只要知道綠建築目標,服務內容自然呼之欲出。



 目前我以這種方式引導業主找出目標,再由目標成效幫業主推估出合理的預算支出與回收年限,並依以上數據推估出來的顧問費用。在業主清楚了解自己的投資報酬率後,大都能接受,成案率也非常高。


成本增加3%-5% 回收年限3-5年

 我通常幫業主抓因綠建築增加的預算要控制在3%~5%之內,回收年限也要在3到5年之內,通常狀況理想的話可以在2年內回收;工業類建築更快,通常在1年內就可回收。


 C公司要的是實際成效,不是光環。



 
 許多業主請我們協助做綠建築是要圖個光環,例如取得綠建築標章,以提升企業形象,當然申請綠建築標章所連帶獲得的節能環保成效也一定會有。但是C公司的案例就很特別,簽約後我主動問他們,在建築完工後,是否會以此做為公司的行銷宣傳資料?(該案希望取得美國LEED綠建築認證)因為幾乎所有的業主,都會希望我們在案子進行中或是完成後,協助他們的行銷部門整理綠建築宣傳資料,我通常會順便問業主是否有此需求,以便在專案執行期間給予適當協助。



 但C公司表僅示他們一向很低調,成立三十年來,完全靠著與業主之間的誠信與生產品質做生意,強調只是配合業主的要求,應該不會有甚麼綠色行銷動作。但他們可以理解,將來節能節水是可以降低工廠的生產成本,以及改善工作環境,因此也樂於配合。


 在獲得C公司如此的回應後,忽然想到我另外一個傳統產業的綠建築案,老闆也是一樣沒有特別想要在建築物完工後大肆宣傳,難道台灣傳統產業不僅老板都很「古意」,連做綠建築都很「謙虛」?這讓我不禁為那些大肆宣傳但只做表面功夫的綠建築感到汗顏。


 (待續…)


關於作者
陳重仁,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士,現正於北科大攻讀博士。曾參與友達光電中科面板廠房、花旗銀行總部大樓、益通光能企業總部大樓等綠建築建案,也是國內少數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能源與環境設計(LEED)認證的建築設計師。現職為川昱永續環控有限公司/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台灣綠建築發展學會副秘書長。


【延伸閱讀】

田鼠窩與綠建築》楊雅雲 17-May-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房屋修繕 莫忘綠色元素》陳重仁 22-Apr-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綠廠辦概念 企業正風行》陳重仁 13-Aug-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2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綠領人才系列:我玩綠建築(一)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128篇報導,共12,81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128篇報導

12,81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