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為出發點 推動友善耕作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楊芯慈 林欣璵 / 台中報導】 

(2020-12-30)

將有機農業帶入校園,結合教學和社會責任,是位於台中東海生態農場的獨有特色。在這片紅土地上,多達十棟的隧道式溫室依循著大肚山的生態環境和季節變化,以友善且多元化的方式耕種,孕育了逾三十種各式各樣的農作物,其中有:根莖類、葉菜類、花果類、甚至還有雞舍。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卓逸民提到,東海生態農場雖屬於生命科學系專業教育的場域,但同時也開放至全校師生進行實習和通識教育課程,共同學習友善農作,建造一個對生態與環境友善的農場。另外,東海生態農場除了讓學校的師生有機會享用健康的蔬果,另一方面也透過助學的形式,提供同學工讀機會,讓場域更多用途,以不同管道推動環境永續。

除了將農場作為學生實作場域與推動食農教育的場所外、亦會開放附近對種植有興趣的社區居民擔任志工進行耕種。從溫室內以及小花園可看見各類品種的農作物外,也蘊藏了團隊成員因應社區居民方便耕種衍生的高架植床,以及社區居民因應農作物的屬性所製造的小巧思,如百香果的高架爬藤、花園的美化種植設計等。

卓逸民表示,東海生態農場也使用會員制的形式,進行農作物如蔬果和雞蛋的販售,藉由營利維持農場的運作。而負責經營生態農場的機構——東海小棧,是協助課程及農場運作的社會企業,期望透過社會企業的模式所產生的盈利,支持所有的社會服務與課程,達至以服務為目的,使生態農場能夠自給自足。他說,東海生態農場雖農產品產出的規模不大,但近幾年嘗試與許多非營利組織和產官學組織進行合作,如:每日輸出蔬菜至東海大學附屬幼兒園、及較早期產出無花果至台北市立動物園,作為特有品種動物飼料等合作。

現為食農教育課程以及東海生態農場部主任黃琬瑊也說到,農場對於推廣教育方面設計了一系列的課程,其中有國高中的食農教育課程、寒暑假兒童營隊、果香導覽等,從教育活動形式的推廣,讓民眾有接觸生態保育的機會。東海生態農場團隊也與農業試驗所業師合作,定期進行有機農作技術的培訓,同時會到其他農場參訪,並積極借鑒,盼以更好的方式進行農作物的耕種。

黃琬瑊在求學期間因申請農場的家境清寒補助計劃,開始加入東海生態農場團隊。而這六年來,她更是見證與參與了農場的改變。因此當記者詢問加入農場開始至今有著什麼樣的改變,她說,「改變非常大!」,從大一時期原本只有三間溫室,並且自己搭建隧道式的網子進行耕種,到如今的有經費的支持下,增加至有十棟的溫室。「因為我們的人會來來去去所以其實每一季去看農場的環境都會不一樣」,可見農場在團隊和同學的用心投入之下,有著顯著的成效。

「從學校教育作為出發點,推廣有機農業,建立對環境和生態的友善,並且因應對社會的友善推廣食農教育,在社會中推行生態保育」,卓逸民表示。東海生態農場期望透過教育,推動友善耕作以及生態保育,並藉此機會讓社會大眾認識與接觸這片土地,讓環境得以永續發展。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9.09.29

靜宜大傳創事紀

加入時間: 2009.09.29
1,334則報導
672則影音
16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陶藝豐富的色彩盛放

2024-03-27
瀏覽:
4,967
推:
1
回應:
0
3:12

引領社區轉型 躍上永續發展

2024-03-20
瀏覽:
7,459
推:
0
回應:
0
3:02

興衰多年 堅守漁業之路

2024-03-20
瀏覽:
7,029
推:
0
回應:
0
2:39

健康好身體 練練五禽戲

2024-03-13
瀏覽:
6,085
推:
0
回應:
0
3:31

百年命相館繼承人 淡看人生

2024-03-13
瀏覽:
16,235
推:
1
回應:
0

玉雕藝術家 見證臺灣玉興衰

2024-03-13
瀏覽:
4,697
推:
0
回應:
0

金屬陶藝家林時植

2024-03-06
瀏覽:
4,564
推:
0
回應:
0
3:29

馬國女婿來臺 實現年少夢想

2024-03-06
瀏覽:
6,166
推:
0
回應:
0
3:02

轉型傳統林業 建立木工創生

2024-03-06
瀏覽:
14,093
推:
3
回應:
0
3:35

陶藝巧手 植栽與神怪交融

2024-02-28
瀏覽:
7,395
推:
0
回應:
0

以教育為出發點 推動友善耕作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9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9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