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美好 形象顧問助人們重拾自信與方向

改變外表也找回自信
許多人有相似的經歷,站在鏡子前,總覺得自己的穿搭少了點什麼,或者在職場與社交場合中,總是難以展現自信。形象顧問 Carol 在多年實務經驗中,接觸過各行各業的客戶,例如學生、創業者、全職媽媽、醫生、社工、老師……每個人對形象的需求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疑問是,制服脫下之後,還能怎麼展示自己、建立自信。這些委託人都希望透過形象改變,讓自己更認識自己,並展現出更自信的樣貌。
形象顧問之路的起點
Carol 並非一開始就從事形象顧問的工作,從為新竹某國立大學申請前瞻研發技術政府補助,協助技術商業化、擔任資通訊產業新創公司的產業分析師、專案經理及產品經理、為中部某國立大學撰寫計畫書爭取政府補助,推動國際產學合作並推廣校內研發能量,長時間與企業形象、品牌設計相關的工作,讓她開始關注「形象」對一個人的影響。「當時我發現,許多企業在建立品牌形象時都相當嚴謹,但當我們回到個人領域時,卻鮮少有人會認真思考自己的形象策略。」
她回憶道。Carol 其實是從「需要形象顧問幫助的人」開始的。當時,她在科技產業新創公司工作,某次與執行長前往台北拜訪客戶,開完會後,執行長在車上問她:「妳是沒錢買衣服嗎?今天要跟客戶開會,怎麼穿這樣?」這句話令 Carol 感到震驚,她一直以為自己的穿著符合專業場合的標準,未曾想過在他人眼中,完全不是如此。她開始意識到,在職場中,除了專業能力,形象管理同樣重要。過去,她總希望透過實力證明自己,卻屢屢遭遇困難。而那些與她能力相當的同事,因為懂得經營形象,反而更容易獲得機會。
色彩分析過程,畫面左方為形象顧問Carol。(攝影/駱萱)
這個觀察讓 Carol 產生興趣,開始研究形象管理的相關知識。她報名了專業形象顧問課程,學習色彩分析、身形診斷、個人風格定位等專業技術,也透過實習與工作坊的方式累積經驗。在成為專業形象顧問後,她開始接受客戶諮詢,並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品牌「La Vida」,在pinkoi上開設賣場。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裡,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匆匆地走過,外表或許光鮮亮麗,但內心卻可能仍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Carol 曾經也是其中的一員。她的職業旅程並非一條筆直的道路,而是由不同領域的經歷交織而成。Carol 並非一開始就從事形象顧問的工作,身為經濟學博士,曾在兩家金融機構協助客戶進行理財規劃與個人風險管理、在全球知名上市鞋廠擔任 HR,協助企業推動投資事業布局、擔任資通訊產業新創公司的產業分析師、專案經理及產品經理。
在 Carol 的職業生涯中,有一本書對她的理念產生了重大影響——《沒定性是種優勢》。書中將這類型的人分成四種模式,第一種,扮演多種角色,不被侷限於單一職位,像是在一個工作崗位中自由切換身分,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創造力的滿足。第二種,斜槓模式。這類型的人沒有傳統的「正職」概念,他們擁有多重身分,像是自由講師、寫作者、顧問等,並將這些角色進行整合。第三種,愛因斯坦模式。擁有一份穩定且令人滿意的全職工作,同時在下班後積極經營興趣與生活的人。第四種,浴火鳳凰模式。每一段時間,專注於一個領域深入鑽研,幾年後再從頭投入全新的行業。
陪同購買衣物。(駱萱/攝影)
在Carol 的職業生涯中,她在《沒定性是種優勢》這本書發現,自己是位「多重潛能者」,有許多人與她相似,熱愛探索新事物,總是渴望挑戰,而當工作失去挑戰性時,他們便會選擇離開,投入下一個充滿可能性的領域。相較於數據分析師,她更想做的是成為一名形象顧問,Carol表示這是所有過往工作經驗裡,最開心的選擇。這本書讓她意識到,形象管理不只是穿搭,更是一種心理學與自我探索的過程,」她說。「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色彩與風格,而當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形象時,不僅會提升外在吸引力,更能幫助你建立內在自信。」這樣的觀念讓 Carol 在形象顧問的工作中,不只是幫助客戶「穿得更好看」,而是透過形象管理,引導客戶認識自己、釐清自己的需求與個性,進而展現獨特的個人品牌。
她回憶起一位客戶的案例:「她是一名科技業的女性主管,長期以來都穿著黑色、灰色等低調色系。她告訴我,她一直覺得自己在職場上缺乏存在感,但又不敢嘗試鮮豔的服裝。在做了色彩診斷後,我發現她其實很適合大地色與寶石色系,於是我們一起調整了她的穿搭風格。幾個月後,她告訴我,她開始在會議中更有自信,也獲得了升遷機會!」這樣的故事讓 Carol 更加確信,形象管理不僅影響外在,更是內在成長的一部分。
幫助人們找回自信
對 Carol 而言,形象顧問的工作不只是提供穿搭建議,而是一種陪伴客戶探索自我的旅程。她的服務包含以下幾個重要步驟。第一,色彩診斷。透過四季色彩理論,找出最能襯托氣色的色彩。第二,身形診斷。分析身形數據,規劃最適合的穿搭方式。第三,風格定位。透過五官與身形特色,找出個人風格關鍵字。第四,衣櫥檢視與陪購。幫助客戶建立選購邏輯,學會挑選適合自己的服飾。 她特別強調:「很多人以為形象顧問只是幫忙買衣服,但真正的核心價值是『教育』,讓客戶學會如何為自己做決策,從而長期維持適合自己的形象。」此外,Carol 發現,許多客戶在形象改造後,不僅外在變得更亮眼,內在也產生了改變。
「我有位客戶是全職媽媽,她來找我的時候,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存在感,甚至有些自卑。但當她學會如何打理自己的形象後,她開始變得更有自信。」這樣的轉變讓 Carol 深受感動,也更加確信這份工作的價值。全職媽媽透過自我對話、形象顧問的輔助,學習欣賞自己的美,即使在家裡,每天也能很有自信的工作。
隨著社群媒體與個人品牌意識的提升,形象顧問的需求也在不斷成長。未來,形象顧問的角色不僅限於個人穿搭建議,更可能發展為品牌顧問、數位形象規劃等領域。例如,現在許多企業開始注重員工的個人品牌,而形象顧問可以協助企業培訓員工,幫助他們建立符合公司文化的職業形象。此外,隨著遠端工作與線上會議的普及,數位形象管理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形象改造前後比對。(駱萱/攝影)
「未來的形象管理,不只是穿搭,而是全方位的形象塑造,包含社群媒體的個人品牌、職場形象。」Carol 說。此外,Carol 也計畫推出更多線上課程,讓更多人能夠在家中學習形象管理的基礎知識,進一步提升個人品牌價值。 形象顧問是內外兼修的成長 形象顧問的工作,表面上看來是幫助人們變美,但本質上,其實是幫助人們了解自己、肯定自己,進而展現最自信的狀態。「當我們幫助客戶釐清他們真正的需求,他們才能真正找回自信與安心感。」Carol 說。「形象不只是衣服的選擇,而是關於自我認識與自我表達。」在這個越來越重視個人品牌的時代,形象顧問的角色將變得更加重要。透過專業知識與溝通技巧,他們能夠幫助更多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形象,進而在人生與職場上更有自信地前進。令人意外的是,Carol 原本認為自己是個理性的人,但透過客戶的回饋,她發現自己竟然是「療癒型的形象顧問」。這份工作不僅幫助他人認識自己,更讓Carol深入探索,真正「認識自己」。Carol 希望以形象顧問的角色,幫助更多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形象風格,在職場與人生中都能更加自信。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