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墳塚變神壇 病逝記戰亡

2010/04/25 09:18
6,610次瀏覽 ・ 2次分享 ・ 6則留言
PeoPo推 8
檢舉

清同治未年,為建恒春縣城及壓迫原住民歸屬,必須打通枋寮至恒春之陸路交通,於光緒元年二月唐定奎派提督王德成、張光亮、周志本帶七營淮軍分?枋寮、南勢湖、枋山。由於積勞成疾、感受瘴厲,致使官兵多人陸續病故; 依台灣文獻叢刊淮軍病故員弁請卹片文指出,有官兵二百六十五員合葬於枋寮「白軍營」(淮軍義塚); 但福建巡撫丁日昌之奏摺文指出有七百六十九員官兵合葬於此地。光緒二年八月白軍營合塚、建祠宇竣工,春秋由地方官致祭。

照片

「白軍營」是清光緒開拓台灣留下的史蹟,值得現代人去感念和緬懷; 但屏東縣枋寮鄉公所對白軍營古蹟的解說,不僅錯的離譜,且時空錯亂。其文如下:

清光緒三年(西元1875)枋寮地區因長期與原住民族衝突,加上又發生牡丹事件,讓清朝深感此地的重要,於是由台南府派遣淮軍,由姚輔延將將軍率水軍至此駐?,後來與番人激戰於士文溪口,官兵二百多人全數陣亡,遂合葬於此; 因其制服為白色,故俗稱白軍營,又鄉人感念其忠烈又稱為淮軍義?。

錯一: 清光緒三年(西元1875)枋寮地區因長期與原住民族衝突----。

      淮軍在光緒元年二月進駐枋寮; 白軍營在光緒二年八月已建祠竣工。

錯二: 由台南府派遣淮軍。

       當時台灣由福建巡撫管轄,台南府無權調度左宗棠淮軍。

錯三: 姚輔延將將軍率水軍至此駐?---

      駐?提督請看本文第一段內容。

錯四: 後來與番人激戰於士文溪口----。

      這完全是捏造的戰爭史。

錯五: 官兵二百多人全數陣亡。
     
      駐守官兵不只二百多人,「全數」要以千人計; 且是病亡非陣亡。再者,在壓迫原住民歸屬的過程中,原住民的傷亡比淮軍多太多了,有些小村落幾乎滅村; 當時的原住民武力絕無能力把駐守的淮軍「全數」打敗。

枋寮鄉公所有意將白軍營闢建為公園,但是否因經費不足或官員失職,現今的古蹟白軍營仍
荒涼髒亂一片; 更糟的是「合?祠宇」改建成「神壇」,真是不倫不類。屏東縣枋寮鄉對白
軍營的歷史的註解扭曲史實,在社會教育上已造成長久的誤導,甚為荒謬; 知聞其誤的台灣
歷史學者,未能挺身指正,真不知台灣人的社會價值觀、是非、正義何在?

照片

照片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素素 (未驗證) ・ 2010/04/27 12:24

沒錯台灣史很多都是錯誤捏造的.而真正在竄改的人正是官方版的文史...清朝對台灣的管理是造假造神.沒有真正尊重台灣文史.連很多平埔族都被取笑為蕃.讓原民不敢認同自己的身份.目前的官方寧可延用清朝的錯資料也不願用日本治台的文獻.60多年只作一些兒童版的戶外教學無意認真求真

素素 (未驗證) ・ 2010/05/07 09:29

In reply to by 素素 (未驗證)

白軍營合?之歷史,清史記錄無誤,是因有文獻記錄.但角度還是官方.如同清史裡的台灣很多都還是蠻荒盜匪民亂.真都是如此嗎?
文化霸權是掌握在有錢有權的人腦海裡
可以對照出是現代官方扭曲史實.也是因我們用清朝文史在對照台灣文史.
誰來重現真正的台灣本身的文史!

屏東縣枋寮鄉公所 (未驗證) ・ 2010/04/30 13:42

感謝林順隆(落山風)先生於99年4月23日實地造訪本鄉轄境「白軍營」(淮軍義塚)一地,並提供寶貴意見,本所已於4月28日立案處理,最後,對林先生的史蹟付出,致上最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