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鏗鏘有力的打鐵聲響遍三峽老街,走入小店鋪,裡頭的鐵製品樣樣都充滿巧思,師傅江承堯與我們談起他的故事,那段滿是荊棘、卻充滿愛與親情的人生歷程。
腦膜炎導致失聰 敞開心房接觸世界
三歲的一場腦膜炎,奪走江承堯右耳的聽力,僅剩左耳能聽到低頻率的聲音。求學的過程總是要花更多的精力才能跟上進度,在家人的陪伴下,江承堯自小接觸藝術,走入大自然,敞開心胸與世界對話。
江承堯說道:「我聽力小時候發燒,然後去看醫生,然後醫生覺得說感冒發燒而已,並沒有很嚴重,然後過了一個禮拜之後發燒不退,就已經來不及了,腦膜炎,這邊就完全聽不到,左耳的聽力只有一半,去學校上課,通常會百分之三十聽得懂,然後百分之七十聽不懂。小學的時候我媽帶我去畫室跟老師學畫畫,我阿公就帶我去山上玩,我的作品用的東西就這樣子,主題都跟花、鳥有關。」
注重作品互動性 打鐵結合藝術背景
出社會後,江承堯也從事平面設計相關的工作,但無法與人互動的平面藝術並不是自己期望的創作,於是江承堯決定回到家裡開設的鐵工廠,重新學習打鐵技術,並結合美術專長,將工廠轉型為藝術工坊,過往接觸大自然的經驗,轉化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
江承堯的爸媽不希望他畢業後接他們的工作,因為做鐵工很累,直到看到江承堯一件在日本展覽的作品之後,才認為這條路可以走下去。
江承堯認為,做一件藝術品不可能只有站著不動而已,他想要讓他的作品更活潑更豐富,因此想要結合可動機關。因為聽力是有限,江承堯沒辦法聽見高頻率的聲音,但上帝關了一扇門,便會開啟另一扇窗。江承堯透過觸摸,模擬鳥類胸腔的共鳴、震動,做出特色的貓頭鷹音樂盒。作品給遊客看了之後可以去觸碰,可以直接摸它的尾巴、翅膀或是頭。
聽力的問題對江承堯來說不是阻礙,不屈不撓四個字在江承堯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愛,補足了缺陷,賦予鐵製品生命力。透過這次的訪談,我們能感受到江承堯那真摯、 富足的靈魂。
淡江新聞 龔家齊 彭詮翔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