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踩在歷史之上 古蹟產物由誰守護

2020/10/26 09:00
1,601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記者/曾寶儀 余采玲 台南採訪報導】古蹟建築,承載了祖先百年的歷史記憶,延續著前人至今的生活足跡,在社會、生活、文史教育上皆有著重大意義。修護工程是維護古蹟建築最基本的方式,可要長長久久的延續歷史,更需要人民提升愛護古蹟的自我意識。

照片

照片

照片

▲文化資產管理處副研究員 傅清琪説明破壞古跡的相關律法。

在過去,台南的孔廟與赤崁樓分別遭受人為的蓄意破壞,對建築物本身造成了傷害。

照片

照片

▲孔廟執行長 潘正元展示剛完成修復工作的門釘。

照片

▲古蹟的修復與維護 需要大家的投入。

古蹟開放是必然走向的道路,透過人民參觀,進而成為一個再利用循環,也使後代能過了解生長土地上的歷史記憶。

這時,民眾對於愛護古蹟的自我意識就必須提升,不蓄意破壞、不踐踏園區內的草皮、不因一時的方便對古蹟造成損害……

照片

照片

▲文化資產保護法

踩在歷史之上,我們感受著生活的這塊土地,應是好好守護,而非踐踏毀壞。

照片

 


你可能也會喜歡

廟中的客家情

文藻傳藝系
4,223 0 24
▶︎ 04:36

古蹟日 看古蹟

含羞草Sunny
9,798 0 17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