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延平老街 需重視居民意見

文字-A A +A

【記者黃沛羽 陳俊宏/雲林報導】

  雲林縣西螺鎮的延平老街,以1930年代、巴洛克式後期的建築風格聞名,近年來西螺鎮公所在螺陽文教基金會協助下,出資整修老舊建築的外觀,以保存老街的歷史風貌。政府也策劃「歷史風貌專用區」,讓當地的老房子成為歷史建築,但仍有一些老街居民擔心,政府的規劃會影響他們的平靜的生活。

 

 「歷史風貌專用區」的規劃,是將老街的房屋設成「歷史建築」,限制民眾不得任意改建房屋外觀或拆除老屋,以免破壞老街景觀,並以減免房屋稅與地價稅一半的優惠方式,來補貼老街居民。雖然「歷史風貌專用區」可以維持老街風貌,但是西螺老街並非古蹟,只是「歷史建築」,且為當地居民的私有住宅,所以主導權仍在居民手上,若居民不願配合成為「歷史建築」,欲自行改建房屋,只能加以勸導,並希望風格不要與舊建築差異過大,才不會造成景觀的落差。

立面整修,讓老街景觀煥然一新。

記者黃沛羽/攝影

  老街上的人潮沒落已久,大部分的居民已把店舖關閉,剩下的店家生意也很普通,商家期望「歷史風貌專用區」若推行成功,可以由觀光人潮帶來錢潮,引發一波商機;而部分居民只是單純的住家,他們擔心若活化老街,吸引來的人潮可能會影響他們平靜的生活,而且「歷史風貌專用區」雖然給居民一定程度的優惠,但吸引力不大。當地居民蔡子元說:「政府覺得老街房子漂亮,我倒覺得還好,而且誰不想住新房子?」當地居民意見不一。西螺鎮公所民政課李科員表示,未來會舉辦說明會,與老街居民溝通協調,再做定奪。老街要保存,居民的意見是重要的一環。

  在西螺鎮公所推動「歷史風貌專用區」之前,已有一連串的整修工程,包含將荒廢一段時間的東市場重新整建、在馬路上興建人行道,政府也出資修建老建築的立面與騎樓,並要求居民至少五年內不要更改建築外觀,但在整修立面的計劃開始前,當地居民的意願並不高。螺陽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何美慧表示:「老街居民都是以前的有錢人,在375減租時吃過政府的虧,所以多少有點顧慮。」但在民國九十六年,延平路66號的螺西齒科成為第一家接受立面整修的老建築之後,共有七十餘戶提出立面整修的申請,經過篩選後已有三十戶接受整建。

  民國四十二年西螺大橋開通後,延平老街曾經繁華熱鬧一時,但到民國七0年代後期,當地的交通要道轉移到中沙大橋,於是延平老街逐漸沒落,許多老店紛紛關閉,至今老街上只剩下一棟棟古色古香的巴洛克式建築,不但往日盛況不復見,甚至部份居民將老建築拆除重建。為了保存當地特殊的建築風格與歷史背景,鎮公所更希望推動老街成為「歷史風貌專用區」,由螺陽文教基金會協助並策劃,讓當地的老房子成為「歷史建築」,以保護文化資產不因人為破壞而消失。

推動「歷史風貌專用區」,需要老街居民同意。

記者黃沛羽/攝影

  除了硬體的改建,未來東市場會進行招商,讓廠商進駐,每逢特殊節目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此外,螺陽也與旅行社合作,希望帶來觀光人潮,不但為當地的商店帶來錢潮,也能讓更多人一窺老街之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16則報導
2,187則影音
572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辰宇落雁體 高中生手寫的溫度

2024-05-06
瀏覽:
2,136
推:
0
回應:
0
2:39

左捏捏右捏捏 捏麵人偶兜風去

2024-05-06
瀏覽:
2,229
推:
1
回應:
0
3:00

擲地有聲 竹頭筊落下啟示

2024-05-06
瀏覽:
1,954
推:
0
回應:
0

蘆筍青農培育 產業與在地的連結

2024-04-29
瀏覽:
5,129
推:
0
回應:
0
7:36

演唱會經濟 高雄發大財

2024-04-29
瀏覽:
4,159
推:
0
回應:
0
7:13

為了消失而存在 命案現場清潔師

2024-04-29
瀏覽:
4,162
推:
0
回應:
0
9:43

歲月流轉 走進嘉義西市場

2024-04-22
瀏覽:
12,739
推:
35
回應:
0
7:44

嘉義雙語教育 英文從小學起

2024-04-22
瀏覽:
6,510
推:
4
回應:
1
8:11

消失的影響力? 淺談學生媒體

2024-04-22
瀏覽:
4,679
推:
0
回應:
0

嘉市新氣象 西區大發展

2024-04-15
瀏覽:
16,219
推:
22
回應:
0

活化延平老街 需重視居民意見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608篇報導,共12,83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608篇報導

12,83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