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眉蓁「立委相挺,真愛高雄」熱烈啟程來到鳳山區相挺後援會 獲熱情支持(1部影片)

文字-A A +A

李眉蓁「立委相挺,真愛高雄」熱烈啟程來到鳳山區相挺後援會 獲熱情支持(1部影片)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今(2)日早上與國民黨主席 江啟臣、國民黨團總召立法委員林為洲、黨團書記長蔣萬安、前立法院長暨競總榮譽主委王金平、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高雄市議長 曾麗燕,連同國民黨黨籍立委 孔文吉 (WenChi Kung)、 洪孟楷、吳怡玎、立法委員 呂玉玲、 李貴敏、 立法委員 李德維、林文瑞、林思銘、 立法委員林奕華、 林德福、 徐志榮、翁重鈞、 立法委員 馬文君、 張育美、 許淑華、陳以信、陳玉珍 珍愛金門、 曾銘宗、 楊瓊瓔、立法委員溫玉霞、萬美玲、葉毓蘭、 廖婉汝、 鄭天財、 鄭正鈐、鄭麗文、 魯明哲、賴士葆、 謝衣鳳與羅明才等人,共同舉行記者會,宣示「立委相挺,真愛高雄」活動正式開始,高雄市議員王義雄、 邱于軒、林義迪、 高雄市議員李雅靜、 童燕珍、 陳若翠-微笑加油讚、高雄市議員 陳麗珍、微笑香蕉-黃香菽、下港的囝仔, 蔡金晏、 蔡武宏、鍾易仲 鳳山少年藍等人陪同。

國民黨力挺高雄,力挺李眉蓁,此次率領黨籍立委到高雄為李眉蓁助選,展現國民黨團結氣勢。

李眉蓁表示,當市長就是要行銷高雄,高雄是我唯一的初戀,這次她請到立委們協助行銷高雄,相信他們也能認識高雄、愛上高雄。民進黨的一黨獨大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的沉默,大家穿上「keep going」的衣服,看起來就很年輕、真誠,我們要用我們的真性情,對抗民進黨的假包裝。

江啟臣說,高雄的市長選舉不是李眉蓁一個人的選戰,我們面對國家隊,但是我們不畏懼,因為我們有人民當後盾。對手想投票投到贏,我們更要團結一致,這場選舉不只是為李眉蓁,也不只是為高雄,而是為了台灣的民主。高雄的女兒李眉蓁年輕、勇敢、堅持、務實,她絕對不會讓高雄鄉親失望,盼能爭取高雄市民給我們服務的機會。

王金平稱,她從選舉到現在,聲量已經與主要對手並駕齊驅,要利用這股聲量讓選民了解她,讓她獲得人民支持。李登輝前總統在世時,曾說台灣民主若要穩健前進,不能一黨獨大。現在大環境下國民黨已處於劣勢,民進黨不僅一黨獨大,若持續發展下去,對選民是不利的,因此希望大家能支持李眉蓁,而且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已有建樹,比如治水清淤做得好,使高雄既沒淹水也沒登革熱疫情,李眉蓁的政見會對高雄有絕對的幫助,希望大家給李眉蓁機會,讓人民享有幸福生活。

林為洲表示,黨團傾巢而出,幾乎全員到齊,大家團結在一起,來高雄開黨團大會。高雄需要改變,雖然好像螞蟻對大象的仗,但是每張票都是監督的力量,希望這場選舉真正能夠改變高雄。

蔣萬安說,越艱困的選戰,越要展現出國民黨團結氣勢。我們會發揮螞蟻雄兵精神,絕對堅持到最後一刻。他從李眉蓁身上看到勇氣、堅強、韌性,大家會成為她的後盾。

曾麗燕表示,立委與議員都會團結在一起,為眉蓁加油努力,她也會在高雄38個行政區,帶著國民黨31位議員,為她做陸戰的努力,李眉蓁則帶著年輕人打空戰,我們展現團結,有贏的機會。

「立委相挺,真愛高雄」活動,將由立法委員到高雄各區域,參與各地的團結大會,之後會介紹各地特色美食,並在臉書打卡,隨後當李眉蓁的分身,為李眉蓁掃街拜票,展現氣勢。

記者會現場,從主席、委員到議員同步高喊「李眉蓁當選」,「市長投3號,幸福來報到」之聲不絕,並高呼「立委挺高雄,一起來出發」,象徵活動正式開始,也展現國民黨由上到下的熱情支持。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在許淑華立委陪同下,中午前參加鳳山區的相挺後援會,黨籍立委許淑華、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高雄市議長曾麗燕、高雄市議員李雅靜、鍾易仲、鄭安秝、劉德林、高雄市黨部主委莊啟旺等人陪同。

李眉蓁表示,很高興這次主席帶立委到高雄幫忙,高雄是很可愛的地方,希望立委們來高雄可以行銷高雄、愛上高雄。李眉蓁強調,這次選舉,不是李眉蓁一個人的事情,為了高雄,為了國民黨改變,她一定會堅持下去,用真性情對抗對手的假包裝。

李眉蓁「立委相挺,真愛高雄」熱烈啟程  與許淑華來到鳳山區相挺後援會 獲熱情支持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7.03.29

高丁丁_停權

加入時間: 2017.03.29
1,669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李眉蓁「立委相挺,真愛高雄」熱烈啟程來到鳳山區相挺後援會 獲熱情支持(1部影片)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192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192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