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結合電影 用鏡頭關懷社會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林佳欣、白欣平/花蓮報導】

現代社會壓力大,從學生時期的課業壓力、人際關係,到出社會後的工作壓力、經濟壓力,往往造成許多人有憂鬱的傾向,諮商心理師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多。他們是社會中的傾聽者,但是有的時候他們也想利用他們傾聽的角度,透過鏡頭述說他們的故事,在花蓮就有這麼一位諮商心理師同時是電影導演,張志宏。

陪伴朋友經驗 走入心理諮商

陪伴在憂鬱症患者身旁的朋友、親人其實十分辛苦,因為患者情緒反覆不定但需要關心,其最能夠幫助到患者本身的就是「傾聽」,這也是最難達成的。張老師在一次陪伴朋友走出憂鬱的經驗當中,發現到自己個性中有著耐心傾聽的特質,因此在選擇大學志願時,他決定踏上心理諮商的道路,希望能夠透過他個性中的特質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一部紀錄片 連結電影與諮商

在學習心理諮商的過程中,張老師也曾考慮跨足電影藝術,但是當時決定先專心在諮商專業技能與知識提升,而沒有實現電影的夢想。在一次大學課堂上,張老師觀賞了一部紀錄片「25歲國小二年級」,讓他發現心理諮商與創作電影並非背道而馳,種下了張老師日後成為電影導演的種子。讓張老師在大學畢業後又重回校園修習電影導演、電影創作的相關課程,開始拿起攝影機,透過劇情片與紀錄片的創作,記錄下他眼中的世界。

諮商與影像結合 教學充滿關懷

在拍攝多部作品後,開始透過帶領團體的方式指導學生拍電影。在每次團體課程時,張老師總是先一一關心大家這陣子的生活狀況,讓大家能夠彼此分享、給予鼓勵與支持,也讓張老師能夠在課程中與學生互動、關心,在分享完後才開始進入課程主題。所指導的學生年齡層分布很廣,從小學生到爺爺奶奶皆有,所拍攝製作出的作品也有獲得獎項的肯定。

諮商心理與電影創作看似不相關的兩條平行線,在張志宏老師的生活當中有了交集。張老師透過諮商輔導的方式傾聽社會的聲音,也透過電影創作的鏡頭畫面記錄下社會的脈動,讓電影與諮商有了新的結合方式。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9.09.29

靜宜大傳創事紀

加入時間: 2009.09.29
1,334則報導
672則影音
16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陶藝豐富的色彩盛放

2024-03-27
瀏覽:
4,587
推:
1
回應:
0
3:12

引領社區轉型 躍上永續發展

2024-03-20
瀏覽:
6,964
推:
0
回應:
0
3:02

興衰多年 堅守漁業之路

2024-03-20
瀏覽:
6,431
推:
0
回應:
0
2:39

健康好身體 練練五禽戲

2024-03-13
瀏覽:
5,928
推:
0
回應:
0
3:31

百年命相館繼承人 淡看人生

2024-03-13
瀏覽:
15,308
推:
1
回應:
0

玉雕藝術家 見證臺灣玉興衰

2024-03-13
瀏覽:
4,561
推:
0
回應:
0

金屬陶藝家林時植

2024-03-06
瀏覽:
4,419
推:
0
回應:
0
3:29

馬國女婿來臺 實現年少夢想

2024-03-06
瀏覽:
6,026
推:
0
回應:
0
3:02

轉型傳統林業 建立木工創生

2024-03-06
瀏覽:
13,731
推:
3
回應:
0
3:35

陶藝巧手 植栽與神怪交融

2024-02-28
瀏覽:
7,319
推:
0
回應:
0

諮商結合電影 用鏡頭關懷社會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883篇報導,共12,78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883篇報導

12,78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