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夏日炎炎,阿姨手中正握著製作草席必備的藺草。苗栗苑裡是一處盛產農產品的小鎮,有稻米,也有製作草席的藺草。但是小農們卻面對著行銷以及年輕人外移的困境。直到他們遇上了一群返鄉營造的青年後,情況才逐漸好轉。
苑裡居民陳秀鑾表示,藺草現在少人做,都不好收成,因為價差的問題,太貴顧客不買,便宜人家又不想做。現代人都去上班,沒有人要做藺草。
抗爭後返鄉 青年助苑裡農業發展
正當農工們都面臨著棘手的問題時,剛好遇上五年前反對大型風力發電機在苑裡海邊的不當設置後,選擇留在當地服務的青年。他們成立了「苑裡掀海風」的返鄉計劃,並積極協助小農行銷農產品,推廣特色藺草編織產品。
「苑裡掀海風計畫」成員劉育育提到,因為大型風力發電機組設置不當,所以有反風車設置的社會環境運動。在抗爭結束之後,我們希望可以帶藺草編織的阿嬤到台北固定的小農市集,販售他們藺草的作品跟農產品,消費者就可以更了解苑裡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外地人留苑營造 獲居民熱烈支持
掀海風團隊的成員不完全是苑裡人,還吸引因反風車運動而跟苑裡結緣異鄉遊子-林秀芃。她發現除了產銷之外,農村缺工的問題更嚴重。因此鼓勵青年們積極加入農業的生產,也讓小農參與到行銷端,並得到當地人很大的支持。
林秀竼認為在地的小農,行銷部分是他們不擅長的,所以需要協助輔導他們做更好的生產管理。雖然不是在地人,但他在這個地方住了四年,再加上在地的青年外移非常嚴重,如果有不同的外地青年願意來到農村工作,在地的人也還蠻支持的。
放下多年在城市打拼的事業,孓然一身回鄉營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社會運動到社區營造,他們希望年輕人能紮根於此,憑著他們的創造力,可以掀起一股返鄉的風潮,以及掀起大家對於苑裡這片土地的關愛。
淡江新聞 鍾靜妮 陳彥任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