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地方關懷 天母孩子們的環境教育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顏明儀、徐薰懋/臺北市報導】孩子們在社區中嘻笑奔跑著,有時駐足於綠樹旁,蹲下撿起掉落的樹葉,細細享受著城市中的大自然;有時停在社區的建築旁,邊專注地聽著「薏仁哥哥」的講解,邊細細觀察這些珍貴的文史足跡。不說你可能很難相信,這裡是被外界認為是天龍國的台北天母。在這樣一個高度都市化的環境裡,能有這樣純真自然的畫面十分難得。

從關懷開始 改善都市中的人地疏離

現代社會中,都市快速發展之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疏遠,更別說人和土地的疏離和陌生。人們不但漠視,也不了解自己的居住地,正因如此,才會做出破壞土地、傷害環境,甚至造成文化流失的事情。曾就讀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的曾毓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破壞的產生,並非技術不夠,而是人們對土地理解不夠。」

在「薏仁哥哥」的帶領下,孩子們在天母白屋外認真地觀察生物。圖片提供/曾毓仁

曾毓仁住在天母已經八年,曾經一個在地團體邀請他策劃導覽方案後,他發現自己根本不夠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以此為契機,「善步」地方教育工作室成立了。善步希望透過教育,讓孩子們能去關懷自己居住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史空間,曾毓仁秉持著「教育是改善社會的首要工具」的理念,想藉由教育翻轉土地與人之間疏離的問題,讓天母不再只是一個「回來睡覺的地方」。

結合環境議題 推動地方本位教育

地方本位教育是在地社區和環境議題教育的延伸,善步推行了如「天母地方小學堂」等課程,透過一系列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意識到自己是環境中的一份子,看見天母這個包裝在都市之下,但依傍著陽明山,富有豐饒自然生態,同時具有豐富文史的地方。

曾毓仁說:「你直接教小孩他會不理你,所以我們利用方法,把課程包裝成闖關遊戲。」天母地方小學堂是一系列完整課程,善步團隊帶領孩子們從天母街道走進美軍白屋中學習社區歷史,再實際走出戶外,化身「森林保衛者」採集落葉製作面具,了解人與綠地的關係和生態消長的概念。

參與天母地方小學堂的孩子在美軍白屋裡認識天母街道與文化古蹟。圖片提供/曾毓仁

善步甚至讓孩子們真正參與社區事務,除了在天母市集中擺攤,向路人們介紹天母在地知識外,還舉辦了類辯論的課程,討論羅友倫將軍故居面臨拆除危機的存廢議題,推出「保存拆除大擂台」, 讓孩子以最簡單的方式就能參與社會議題,意識到自己是社區中的一份子。

參與在地 翻轉社會

曾毓仁說:「沒有行動就是空的。」他以自己所學的教育和環境專業,結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的五個環境教育目標 — — 覺知、知識、技能、價值觀、行動 — — 設計出完善的課程,在推廣地方本位教育上實際付諸行動。

「善步」參與台北城市攝影展,現場以立體地圖展示台北各地的蹲點團隊。攝影/徐薰懋

在各單位的支持和孩子及家長們溫暖的回饋之下,善步除了在地方上推行天母地方小學堂,也走進校園中帶領社團(如雨聲國小的踏查小戰隊社團),更希望在未來能將地方本位教育訂為各學校的必修課程,真正將環境教育落實到整個社會中。

「孩子就是我們的未來。」曾毓仁說,善步希望透過孩子們軟性且具可塑性的特質,讓他們理解永續思維和在地的連結,並在真正理解後,將理念散布出去,讓更多人能重視在地文化和自然資源,進而把關懷擴大到整個社會、整個環境。

採訪側記

這次與善步創辦人曾毓仁約在台北城市影展採訪,從先前約訪到採訪當天,都能感受到他相當大的熱情跟善意,讓第一次接觸生命力的我們放心不少。

他為這次採訪做了相當多的準備,採訪的時候備有ppt跟我們講解理念和由來,過程中還播放了活動的短片花絮。在花絮的最後有一小段參與活動的小孩家長對於善步的想法與支持,對他來說是相當珍貴的反饋,這樣的氛圍讓我們也從中感染了幾分喜悅之情和感動。

延伸閱讀

陳律歆帶領學生走出教室 落實環境教育

岳明國小 航向大海的帆船課

生態環保教育 從孩子做起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6則報導
2,261則影音
70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1,430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3,401
推:
1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2,913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5,740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7,000
推:
1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283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7,988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2,889
推:
2
回應:
0
3:11

戲劇治療 接住高危家庭的少年

2024-02-21
瀏覽:
13,848
推:
3
回應:
0
2:04

開放市民種植的麗山農場 種出有機綠竹筍

2024-02-19
瀏覽:
8,183
推:
2
回應:
0

喚起地方關懷 天母孩子們的環境教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213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213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