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競.卡巴迪

2018/01/19 16:27
4,911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競・卡巴迪

      【東華新聞 鄭婕 牛良彤 劉佳珍 林彥妤 花蓮報導】

       

      “你知道什麼是卡巴迪嗎?”面對這一問題,多數民眾搖頭表示“從沒聽說過”。卡巴迪,這種被稱為“老鷹抓小雞”的團體運動,從南洋傳入台灣三十年依舊鮮為人知。

      在太魯閣族生長的花蓮縣,它有另一個名字“獵人對山豬”。形象地將進攻者比喻成山豬,防守者比作獵人,獵人想要抓住山豬不僅需要防守得當,更要反應迅速反守為攻。這也是卡巴迪運動的規則所在。獵人們為了掌握這兩種運動,普遍以舉啞鈴和高抬腿熱身的方式訓練肌肉力量和柔韌性,增強場上綜合應變能力。

      除了這兩項,要想贏得勝利,卡巴迪隊員還有一個訣竅——抓腳。在比賽中,進攻者以假動作的方式踩對方的腳,防守者順勢抓住其腳踝位置,把他抓起來,這個技巧就叫做抓腳。卡巴迪運動員通過技巧的訓練和合作的交流,不僅能獲得自身技能的提高,更能收穫團結友誼。

      就是這種有趣的運動,在花蓮卻沒能得到普及。目前,花蓮只有吉安國中一個學校有卡巴迪的訓練團隊。據吉安國中校長危正華表示,曾經有很多學校想來學習開展這項運動,由於擔心運動中擠壓碰撞對小朋友的潛在危害,最終都沒能成功。

      幸運地是,2017年卡巴迪第一次以正式比賽項目的形式進入到全國運動會,這無疑為卡巴迪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憑藉全運動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卡巴迪運動本身的趣味性和獨特性一定會受到更多運動者的喜愛。

       


      你可能也會喜歡

      北投101誠實商店

      shuling
      11,078 2 2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