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三重埔跨二重溪走訪先嗇宮

2017/09/20 02:02
5,005次瀏覽 ・ 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三重埔跨二重溪走訪先嗇宮

      同學們不畏泰利颱風的環流預報,下午在三重北捷站相見歡了。

      照片

      吳智慶老師先説明了新莊、頭前、二重、三重的地名由來。

      早期漢人入墾前,這裏住的是平埔族的武朥灣社族群。漢人最早沿淡水河來到內港新莊開墾,新莊就是新興的村落之意;接著開發了第一段河川新生地頭前埔,接著往下游拓墾就有二重埔,繼而三重埔的聚落;埔是河岸沙洲平原之意。

      照片

         

      照片

      二重疏洪道口位於大漢溪及新店溪合流成淡水河處,常因上游暴雨渲洩不了而致附近地區常淹水。為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政府於民國71年徵收了二重疏洪道近14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土地,開發成疏洪道兼具親水、休憩及生態功能。

      在這長7.7公里,寛450-700公尺面積約424公頃的公園內除自行車道外也交錯好幾條越堤道路,微風運河更是最近世大運的馬拉松游泳場地。疏洪道盡頭即五股,面對觀音山、大屯火山系的交接處,也是基隆河匯入淡水河往出海口的大片生態溼地。

      照片

         

      照片

      吳老師帶領同學由北捷出口上到機捷的出口即看到二重疏洪道。一片片綠地,樹少空曠的大台北都會公園,令人心曠神怡。因為疏洪道主功能是排洪,是颱風、暴雨時期最佳的行水空間,因此沒有建置太多設施、種植太多樹木來妨礙水流通行。我們面對的是台64線,左邊的重新橋及斜張橋的新北大橋;右邊的觀音山,中山橋;身後就是機捷線,就這麼簡單框出一個台北盆地中心的寬闊視野。

      疏洪道公園內甚多溼地水塘,看到了一大片蘆葦,空莖可當笛子吹,蘆葦穗可作掃帚。光緒十五年劉銘傳擔任福建臺灣巡撫台灣首任巡撫時,為了鐵路交通,曾於三重與大稻埕之間搭起淡水鐵道木橋(透過鐵路的搭運往返,促進三重農產貨物的流通。由於淡水木橋橋基不穩,常為大水所毀,修不勝修,因此在日治時期決定將鐵路改道,自此三重的鐵道走入歷史,再也聽不到火車嗚嗚的氣鳴聲。

      行進間,微風交雜著大雨、小雨,幾乎沒有遊客,看到了卡車正在撤離行動廁所,而重新橋下的漢堡王、便利商店、及一些飲食攤位等都已全部淨空。這時吳老師的第二方案出爐了,我們改到對岸的市定古蹟先嗇宮參訪,取消了往江子翠去的原訂課程。

      照片

        

      照片

      吳老師講解先嗇宮原由建於清乾隆20年、主祀神農大帝。正好碰上三重文史工作者洪希賢老師,特別加註講解交仔陶與磁貼的區別。先嗇宮內保存文物與做工讓同學們驚豔、時間已晚、與先嗇宮洪董事長、洪老師合照、今天美滿的行程就到此畫下句點。

      照片


      你可能也會喜歡

      ▶︎ 02:06
      ▶︎ 02:40
      ▶︎ 01:10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