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左岸的洄瀾夢想

地區:
分類:
標籤:
文字-A A +A

文/吳勁毅(洄瀾夢想聯盟成員、中華民國社會發展學會專案研究員)

入秋的花蓮瀰漫著氤氳暮靄之氣,雖然日先照後山,卻已顯得慵懶柔弱。濱在深深的太平洋左岸,花蓮是這麼樣的不一樣。跨世界之旅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花東縱谷就是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的縫合帶。

山海的壯闊將花蓮的子民淹沒在其中,以浪漫的情懷來說,是一種幸福,但要面對21世紀的挑戰,現實的殘酷令人只想選擇遺忘。

花蓮的不一樣不僅僅是與台灣的其他地方有顯著的差異,包括花蓮境內也是如此的多元。南島文化的發源地與晚近的移民歷程使得星羅棋布在縱谷平原或海岸的聚落像是一個個的獨立的世界,原住民的阿美、太魯閣、布農,漢族的閩客,屯墾的外省,不同的族群在不同的山海環境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自然與文化的因子複雜地排列組合成燦爛繽紛的洄瀾地景,外國友人說:「這真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地方,短短的十分鐘車程,就好像換了一個國家。」

今日的花蓮面貌主要是在百年內形成的,這百年也是花蓮巨變的過程,包括從初民社會進入國家社會,從採集漁獵的農業社會進入現代化的分工專業化社會,正也因為多元的地景組構的晚,在尚未站穩前不斷遭逢全球巨浪的襲捲。從山上被遷下來的原住民還沒來得及從顛沛中找回自己的部落,年輕的一代就移動到開路的隧道中、遠洋的漁船上或是都市的角落尋找出路,而被八七水災打過來的客家人,也不過才剛剛蓋好可以用來證明自己成就的公廳,卻只剩下自己以人生最後的歲月在留守,更不要說要如何搞清楚為什麼下一場雨親友就永隔於滾滾的土石下,為什麼每年五月到海邊感謝海神要翻越重重的消波塊,為什麼祖先世代耕種的土地被築上圍牆禁止進入。

公元兩千年,舉國瘋狂於東海岸的第一道曙光的同時,也象徵著全球化的浪潮正鋪天席地而來,在迎接新世紀的興奮底下,花蓮人的疑惑卻深如太平洋。

去花蓮好遠啊!一條可以連到西部快速安全的道路是每個花蓮人從小的殷殷期盼,當排隊等待放行的蘇花公路、過隧道變成黑人的火車經驗逐漸遠去,當蘇花國道的建設逐漸落實的同時,太平洋彼端的夏威夷、峇里島,卻早以國際機場與全世界接軌,而耗資24億擁有9個空橋的花蓮國際機場卻很寂寞,除非包機,一架國際航班都不會降落。花蓮人從移民生命經驗直接投射出的未來想像正與世界趨勢有著巨幅的落差。

花蓮的不一樣讓國家向來對於花蓮都不知如何是好,而台灣特殊的民主運作邏輯雖然讓花蓮人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但全球化的時代要看清未來需要將生命經驗從在地的日常生活中搬運到全球的競爭脈絡找尋獨特的生態棲位,這又非花蓮人習慣的思維與資訊累積的方式,花蓮,就陷在這樣弔詭的處境中。

走在太平洋的左岸,是攀上跳下灰撲撲的水泥,走在太平洋的東岸或南岸,是細咬著腳底的金沙,同樣都受著太平洋的滋養,確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沒有人不想扭轉花蓮的未來,但是這在花蓮卻是一個艱鉅的任務。雖然花蓮人都知道沒有美麗的海岸就沒有未來,但當住在海邊的居民說那我的生命財產誰要負責的時候,就變成此題無解,誰都明白觀光是花蓮的命脈,但是看著遊客騎著自行車與砂石車共舞也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同床異夢的衝突在花蓮時常可見,移民社會最大的特色就是自求多福,如何讓花蓮人真正有可以落地生根的踏實感,先來後到者都一同為「下一代也能夠繼續在這裡生活」共同努力?恐怕才是「跨得過」世紀真正的挑戰。

沒有真正合作經驗的花蓮人要轉變成彼此相互依賴,需要提供一個從生活中學習的介面,這個介面,姑且叫他「洄瀾夢想」。
洄瀾夢想裡頭,首先有個明確的決斷心,那就是以我們花蓮的不一樣,絕對不可能走一條和西部一樣的路,所以我們必須向東看向太平洋,環太平洋諸島以各自的自然與文化背景孕育了獨特的氛圍,這就是競爭力核心,花蓮也必須走這一條路。

花蓮沒有都市的繁華,確有鄉村的幸福,有獨特的生命哲學,適合乘坐民國95將交貨的「傾斜式」火車來到花蓮,特殊的車廂設計流暢地穿越彎彎曲曲的北迴鐵路,1小時55分鐘的驚豔之旅讓你忘了其實經過千山萬水。

下了火車,有大花蓮的輕便電車舒適地送您往北到太魯閣、往南到鯉魚潭、也可以往東海岸到鹽寮,或是到縱谷的東華大學,電車不同的的路線會經過大大小小的聚落,您可以隨時下車漫步體驗各地的風情,品嚐不同的美食。或是乘坐縱谷特慢車南下,在各個鄉鎮火車站轉乘小火車或是自行車,有的地方還有碰碰車以及牛車,引領您進入一個個不同的世界。

或是到花蓮的舊城區,昔日的花蓮火車站廢墟已經是輕便軌的轉運站,芳華可以在鐵道博物館一見。隨性漫步到海邊,可以看到實驗性的人工峽灣,太平洋岸不能沒有海灘,因此我們在實驗讓海灘重新養回來的新工法,東砂也不再西運,而是協助河砂進入本來的終點,維繫真正具有消波功能的海灘,在這裡,您可以享受刺激的風帆,也可以靜靜聆聽海洋撫摸花蓮的「洄瀾」聲響。夜了,順著濱海行車道進入花蓮漁港區,享受無污染的海洋饗宴,沿路更有各式各樣眺海餐廳與民宿供您落腳,當然,昔日的大理石工業區也因為海岸的回復紛紛轉型為度假飯店,風情萬種令您流連忘返。

洄瀾夢想,以新思維的交通網絡作為花蓮人彼此串連的憑藉,共同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以這一代的轉型來扎根,提供下一代與世界接軌的基礎。

以花蓮人的太平洋左岸視野與氣魄,洄瀾夢想,豈止是夢想。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52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6.20

荒野保護協會

加入時間: 2007.06.20
320則報導
4則影音
1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20

在台灣看見熱帶雨林-婆羅洲野生動植物巡迴展

2023-12-05
瀏覽:
3,720
推:
0
回應:
0

賞燕熱潮,即將襲捲今年夏天!

2023-06-28
瀏覽:
4,900
推:
0
回應:
0

荒野循環零廢棄志工講師培訓開跑了

2023-06-15
瀏覽:
3,592
推:
2
回應:
0

蟹天蟹地.護蟹有你──淡水河口守護陸蟹行動

2022-11-04
瀏覽:
2,198
推:
0
回應:
0

畫出一篇綠色大地――綠色生活地圖

2022-08-24
瀏覽:
3,989
推:
0
回應:
0

五股賞燕季|我與燕的距離

2022-07-20
瀏覽:
2,459
推:
0
回應:
0

護蟹行動─找尋謝蟹的方法

2022-01-06
瀏覽:
2,437
推:
12
回應:
0

2012地球一小時

2012-03-21
瀏覽:
6,019
推:
5
回應:
6

太平洋左岸的洄瀾夢想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483篇報導,共12,82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483篇報導

12,82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