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咱ㄟ社區 舊街重拾玫瑰記憶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劉馨宜、陳可熏/彰化縣報導】道路兩旁的防護墩上,彩繪著綻放的玫瑰,為彰化田中的舊街社區,點綴出浪漫氣息,然而美麗圖騰背後,訴說的卻是一段產業興衰史。早期的舊街是全台生產玫瑰的重鎮,後來因氣候變遷及種植技術轉移而沒落。社區於是透過景觀營造、出版繪本等方式,重溫在地的玫瑰記憶。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韶聿展示《黑面里長》及《鬍鬚胡隊長》社區繪本。

從環境美學著手 凝聚居民認同感

舊街社區發展協會於一九九四年成立,過去以辦理簡單的社區活動為主,較無涉及營造的領域,直到二〇〇七年董美齡接任理事長後,她開始思索如何貼近居民對社區發展協會的依賴與需求。經營二十幾年幼稚園的她,在退休交棒給子女之後,懷抱著回饋村里的心情,接下理事長的職務,除了原本就有的守望相助隊外,她組織環保志工隊,從整理社區環境做起,希望讓居民感受到社區的改變,藉此吸引更多的志工加入。

同年,董美齡在女兒、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韶聿的協助下,參與文化局辦理的社區營造點徵選計畫,選定隨著玫瑰產業凋零,而荒廢多年的農會花卉集散中心,以及一旁已淪為治安死角的玫瑰溫室,作為第一個綠美化的營造點。志工們著手粉刷斑駁的涼亭和牆面,清理閒置空間及雜草叢生的溫室,重新種植一批玫瑰,將溫室改造成玫瑰花博館,並由社區玫瑰植栽達人陳光盈,帶領志工維護管理此區。

從那一年起,社區發展協會陸續營造出富有舊街風情的美化景點,包含環保公園、彩繪花墩、轉角魔法窗等。為了喚起居民對早期產業的認同感,於是將玫瑰意象融入到營造點中,也讓遊客一眼望去就能將玫瑰與社區連結。經過協會的努力,有越來越多的居民投入志工行列。董美齡笑著說,現在辦活動都不用像以前一樣要去拜託人家參加,只要用通訊軟體就能號召大家。

舊街社區的第一個綠美化營造點──玫瑰花博館。

玫瑰花博館內志工用心栽種的玫瑰。

成立繪本工作坊 記錄在地故事

在景觀營造方面有一番成果後,社區發展協會於二〇一〇年成立故事繪本工作坊,希望以此記錄屬於舊街的故事,於是陳韶聿的姊姊現任理事長陳嵐儀,便邀請社造專家──朝陽科技大學陳永進老師來輔導工作坊,並請曾撰寫過田中鎮誌的國小校長,與當地耆老座談,從他們身上尋找故事,然而在找故事初期卻面臨沒有素材的困境。陳韶聿說,他們訪問耆老當地有沒有什麼神仙、傳奇、厲害的人,或是鬼怪,結果得到的答案卻是什麼都沒有。

原來之所以沒有故事,主要原因和舊街的發展歷史有關,舊街地區舊稱沙仔崙,是田中的發跡地,卻因清末的幾場火災和水患,及日治時期鐵路運輸設於新街而沒落,為將兩地區隔,因而把原本的街道稱為舊街,當地的許多史料也因天災的破害而散失。

於是在老師的建議下,他們改變提問方式,從在地話題去尋找故事,並且從社區內共十二個鄰裡,一個一個地蒐集故事,最後在眾多故事中,選定三個出版《咱ㄟ舊街.咱ㄟ故事》社區繪本,其中「阿爸的玫瑰花」講述的就是早期玫瑰產業的興衰。二〇一二年,工作坊再以「甘草心.舊街情」為主題,出版《黑面里長》及《鬍鬚胡隊長》兩本繪本,分別是里長謝英其,以及志工隊長胡丁貴,兩位社區營造靈魂人物,陪伴社區一路走來的小故事。

《咱ㄟ舊街.咱ㄟ故事》──阿爸的玫瑰花,記錄舊街玫瑰的歷史。(圖片來源:舊街社區發展協會)

社區繪本《黑面里長》溫馨小故事。(圖片來源:舊街社區發展協會)

舊街采風 社區巡禮

經過社區發展協會與志工們的努力,舊街已經發展成為成熟型的社區,複合型的社區內,蘊含多元的產業結構,有農業、酪農業、觀光工廠等,社區因而結合當地產業,規劃出一系列的一日遊行程,並且配合遊客需求,打造專屬路線,讓遊客能夠深度體驗舊街風情。

不僅如此,社區也將第一個營造點玫瑰花博館與一日遊結合,由玫瑰達人示範植栽、嫁接教學,並且有玫瑰植栽及紙黏土DIY體驗活動,現場讓遊客種植一株玫瑰花苗帶回家,同時也鼓勵遊客拍照、打卡與社區分享後續的栽種心得,使遊客與社區產生良好互動,深刻地體會舊街社區對於玫瑰的眷戀。

舊街社區一日遊體驗行程──玫瑰植栽 DIY。(圖片來源:舊街社區發展協會)

 

延伸閱讀

慶安社區 在地文化在地情

戀戀紅毛港 喚醒每一顆愛鄉的心

里長里民一條心 荒地變綠地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517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509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764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569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97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130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347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90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8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31
推:
0
回應:
0

營造咱ㄟ社區 舊街重拾玫瑰記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