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誰是公民記者?

2015/08/16 07:38
5,638次瀏覽 ・ 11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1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公民記者 張讚國 高從霖 香港報導

      在香港街道上,特別是遊行或示威時,要知道誰是新聞記者並不難,只要看是否佩戴記者證或攝影機的大小,就一目了然。至於突發事件或場面失控的地方,就難説了,除非有明顯的標誌,傳統的新聞記者跟公民記者可能不容易分辨。

      從概念上看,公民記者指的是報導新聞的一般人,跟傳統的新聞記者不一樣。因爲沒有任何必要的身份證件或配件,走在街上,誰都可以是公民記者。不過,在許多人眼中,公民記者大概是冒牌貨,反正不是真的,至少他們沒有記者證,照相機或攝影機也比較小。

      不管如何專業,傳統記者首先是商業機構的僱員,工作固然以新聞爲主,最後目的卻是幫媒體賺錢,或替老闆的政治利益服務。理由很簡單,沒有一家新聞媒體會在虧損的情況下,繼續堅持所謂的「知的權利」。有56年歷史的《新報》停刊,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公民記者不同,他們未必有商業或政治利益。在新聞報導上,公民記者的操作大多圍繞著個別的突發或危機事件,在時效方面,他們與傳統記者可能沒有什麽太大差別,只是内容往往缺少廣度和深度,也很少分析與批判,通常是到此一遊的記錄。

      儘管如此,公民記者的出現,是意識的覺醒與獨立的宣稱,亦即普通人不再是商業媒體營利的單位,而是新聞的產製者。社會上多一位公民記者,就多一支筆、一部照相機或一部攝影機,從不同角度報導社會現實,傳統的新聞記者也就很難一手遮天了。

      不像商業記者的例行公事,公民記者所做的,是一種隨機的新聞行動,隨時隨地報導身邊發生的公共事務,從而打破傳統記者的獨佔工作。公民新聞不是單方面的説教,而是一種多元對話;公民記者只代表自己,不代表其他公民,更與民意無關,也不在替天行道。


      你可能也會喜歡

      南港新莊仔埤塘

      Tai Alice
      3,300 0 0

      在香港守護台灣

      TKChang
      1,753 0 21

      愛在大學里

      明華
      4,564 0 27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