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銅門村開放觀光產業進駐,於清水路段與龍澗路段規劃了慕谷慕魚的遊覽路線。而因觀光而導致的後續問題陸續爆發,住在銅門村的太魯閣族族人們甚至以鳴槍、封路等,種種具體行動表示封山護溪的決心,使相關單位意識到實際檢討與溝通改進是必要之舉,更讓外界注意到此地發展的瓶頸。
記者實地走訪規劃路線,原本狹窄的山路因觀光人口眾多而破碎不堪,卻無人整頓。在今年(2014)六月,由吉安分局招開的協調會當中,針對山上交通問題,只提及違規停車、車輛超載以及部分路段會車問題,並未提及道路維護的相關措施。清水路段為台電的產業道路,而龍澗路段在98年解編後被一分為二,分別交由台電與縣政府所管,然而因觀光所造成的路面毀損,卻沒有定期的巡查與修護。
直到最近麥德姆颱風來襲,在檢查哨附近的隧道口前發生坍方意外,相關單位才積極表示道路的負責單位,然而此處觀光產業盛行,平時卻未做好道路維護的相關規劃,引發安全上的疑慮。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哈囉~我也是跟妳同期的大專實習記者:)
看到妳的報導很令人振奮呢~
因為其實我本來也要跑關於慕谷慕魚的新聞
可是想探討的議題太大,不知從何下手...
據我所知,麥德姆過後的慕谷慕魚應該是進不去
山裡的畫面是颱風前拍的吧?!
BTW,妳的議題處理得很棒!!
也很喜歡妳的配音^^
謝謝你的讚美,讓我得到很棒的回饋:)
山裡的畫面的確是颱風前進去拍的,道路維護的議題是在颱風來前就已經決定的,
我也是因為要補一些採訪,正好碰上颱風後坍方,就順勢加進來了。
其實我跟相關單位聊過後,我自己覺得那裏的問題大致上可以分為文化和環境兩大部分,
一開始我打算分為兩部分著手,但礙於時間不夠,因此只做了有關「道路」的環保議題,
其餘像是導覽解說、回復地名、就業等問題常被討論,所以我選擇比較不被注意到的議題。
銅門的觀光問題很多,如果同學方便的話,其實來做個專題也不賴!
只是一個人負責全部,真的蠻累人的就是了。
實習快結束了,也歡迎你能持續跟我討論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