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歡頭喜面講台語

2015/05/15 20:27
4,184次瀏覽 ・ 29次分享 ・ 6則留言
PeoPo推 25
檢舉

閩南語是臺灣文化的部分傳承,也是我們的責任。閩南語可以說得文雅、含蓄,唱的高尚、悅耳,當然更可以輕鬆、有趣。

照片

「蕃薯嘸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重視母語,希望落實母語根植家庭。文化要不斷的傳承,才不會斷根!

珍惜本土語言文化,有機會就說、想到就說,讓我們把本土語言融入日常生活中,就是做到傳承的神聖任務了!

PeoPo公民記者大姐Lotus臺北報導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 2015/05/16 15:27

台語文五十年來因為政客和學術幫派合流的荼毒,已經搞成今天不中(去漢化)不西(又漢拼又通拼),不三(又教羅)不四(字音分離)的衰相.從學校教育到社團課程,大家將錯就錯,要嘛用北京話為主的中文字強加在台音上,要嘛乾脆直接用羅馬拼音取代台文.慨嘆"能言知字,知字知音"的理想已如流水長逝了.沒有文字的語言如同沒有地基的磚房.遲早崩壞消滅.古今全球皆然.很高興看到社會中仍有人為台語文努力者,為你們加油.但也很難過看到課程的內容及師資仍舊將錯就錯,敷衍行事.語,文都搞不定,文化傳承?空中樓閣罷了.以安童哥買菜的詞為例,"安童哥仔啊囉"這句不應該出現"啊"字,因為"啊"字在台音並不是發"ㄚ"音,而是發"ㄛ"音(十五音呼注音法是'高三英'),唱歌時發出的"ㄚ"韻,是來自於"仔"這個字(十五音呼注音法是'膠二英').所以不應再加"啊"字.同理,"我一時有(啊)主意"這句中如果是要表示"ㄚ"韻的語氣詞,用"啊"字是不對的,這就是把北京話為主的中文字強加在台音上的實例.而"匆匆走(伊都)匆匆去"更是離譜.台語形容走路的樣字,漢文用的是"蹡蹡走","蹡"字台語發音為"ㄑ一ㄤ"(十五音呼注音法是'姜一出'),這就是羅褔助唱的音.而"匆",台語發音是"ㄘㄨㄥ"(十五音呼注音法是'公一出'),意思是急遽的.和詞意不同,這又是把北京話為主的中文字強加在台音上的一例.其他不勝枚舉..希望有心保留努力台語文的"老師"們要重視語和文.不要只教半套...

・ 2015/05/16 15:28

台語文五十年來因為政客和學術幫派合流的荼毒,已經搞成今天不中(去漢化)不西(又漢拼又通拼),不三(又教羅)不四(字音分離)的衰相.從學校教育到社團課程,大家將錯就錯,要嘛用北京話為主的中文字強加在台音上,要嘛乾脆直接用羅馬拼音取代台文.慨嘆"能言知字,知字知音"的理想已如流水長逝了.沒有文字的語言如同沒有地基的磚房.遲早崩壞消滅.古今全球皆然.很高興看到社會中仍有人為台語文努力者,為你們加油.但也很難過看到課程的內容及師資仍舊將錯就錯,敷衍行事.語,文都搞不定,文化傳承?空中樓閣罷了.以安童哥買菜的詞為例,"安童哥仔啊囉"這句不應該出現"啊"字,因為"啊"字在台音並不是發"ㄚ"音,而是發"ㄛ"音(十五音呼注音法是'高三英'),唱歌時發出的"ㄚ"韻,是來自於"仔"這個字(十五音呼注音法是'膠二英').所以不應再加"啊"字.同理,"我一時有(啊)主意"這句中如果是要表示"ㄚ"韻的語氣詞,用"啊"字是不對的,這就是把北京話為主的中文字強加在台音上的實例.而"匆匆走(伊都)匆匆去"更是離譜.台語形容走路的樣字,漢文用的是"蹡蹡走","蹡"字台語發音為"ㄑ一ㄤ"(十五音呼注音法是'姜一出'),這就是羅褔助唱的音.而"匆",台語發音是"ㄘㄨㄥ"(十五音呼注音法是'公一出'),意思是急遽的.和詞意不同,這又是把北京話為主的中文字強加在台音上的一例.其他不勝枚舉..希望有心保留努力台語文的"老師"們要重視語和文.不要只教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