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欲清 海廢監測一起來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 劉佳美、莊旻璇/台南報導】

 

夏天到了,沙灘上的垃圾也變多了,由台南社區大學發起的海灘廢棄物監測社,每個月定期到台南四鯤鯓沙灘進行海廢調查,除了海上牡蠣浮棚養殖製造出的廢棄物之外,他們也發現這幾年寶特瓶、鋁箔包等一次性飲料容器越來越多,伴隨著西南氣流散落在沙灘各處。

定期海廢調查 蚵棚廢棄物居首位

在熙熙攘攘的海邊,有一群人正彎著腰撿起沙灘上的垃圾,他們是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社團,每個月定期到台南四鯤鯓沙灘調查海廢的足跡,創社至今已走過18個年頭。

參加民眾 魏媽媽:「今天垃圾好多,最多應該是寶特瓶,然後保麗龍,大塊保麗龍非常非常的多,還有玻璃瓶,還有鐵絲。」

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發起人 晁瑞光:「在台南這個地方我們最多的是海上牡蠣浮棚養殖所製造的廢棄物,第一就是它所使用的發泡塑膠,然後再來是它的鐵絲跟繩子,所以對於要解決頭號的這幾個垃圾問題的話,海上牡蠣浮棚養殖它的一些材料、工具或程序,就必須要有所改變。第二個是我們發現,一次性飲料容器有越來越多,包括吸管、瓶蓋、寶特瓶等等。」

淨灘治標不治本 盼從制度面改善

撿完沙灘上的垃圾後,社員們將垃圾袋集中起來,準備進行分類統計,因為只有了解垃圾的種類與源頭,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台南社區大學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發起人 晁瑞光:「分類統計最主要是我們要知道說這麼多垃圾到底是什麼垃圾,然後這些垃圾是哪裡來的,是什麼行為產生的,因為發現問題很簡單、淨灘很簡單,但是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像國際上面他們希望從源頭端找到問題點,去制定一個好的方法,或者材料上面的改變,或者就是不要使用。這幾年環保署有限制了包括像塑膠袋的使用、吸管的使用,然後一次性飲料杯的使用,我覺得這個都是好的,因為全國很多的海廢團體,他們有這麼多的數據來跟政府對話,然後希望政府從制度面去做一些改善,這是大家努力的目標。」

走進現場 讓環保不再只是口號

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參加海廢監測活動,也有高中生自發性的參與,親眼看見海灘上滿滿的垃圾,也讓他們有所感觸。

參加民眾 魏媽媽:「帶他們來是讓他們親自看到這一片海岸,這麼多的垃圾,這樣比較有感覺,要不然平常說,他們不一定有感受。」

參加民眾 蔡同學:「就是看到這裡的海域有非常多的垃圾,覺得平常應該要多做垃圾管理,對這裡的自然環境出一份力,所以我覺得大家應該都要做好環保,然後不要亂丟垃圾。」

身體力行 將乾淨還給海洋

在長期海廢監測的背後,是永遠撿不完的垃圾,這場身體力行的環境教育,為的是有朝一日,這片海洋不再受到人們的污染與傷害。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28則報導
2,197則影音
57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45

眠月線 沉睡於山林的秘境

2024-06-04
瀏覽:
2,041
推:
3
回應:
0
2:54

視障按摩師 超越偏見的自立之路

2024-06-03
瀏覽:
2,161
推:
0
回應:
0
2:21

走進社區大學 與在地緊密連結

2024-06-03
瀏覽:
2,073
推:
0
回應:
0
3:01

美麗建築成蚊子館 無人管理挑戰

2024-05-27
瀏覽:
4,171
推:
1
回應:
0
2:53

嘉義獨特廟宇文化 民雄騎虎王廟

2024-05-27
瀏覽:
3,079
推:
0
回應:
0
3:00

藝術之後 文物修復的情與理

2024-05-27
瀏覽:
2,610
推:
1
回應:
0

嘉市無形文化資產 隍義堂什家將

2024-05-20
瀏覽:
2,843
推:
0
回應:
0
3:00

麵麵俱到 彩色麵條晒出溫情

2024-05-20
瀏覽:
6,168
推:
2
回應:
0
2:56

樂在其中 三味曲用歌聲療癒長者

2024-05-20
瀏覽:
7,204
推:
0
回應:
0
2:58

玩弄於股掌之間 在地劇團的變遷

2024-05-13
瀏覽:
8,359
推:
15
回應:
0

「廢」欲清 海廢監測一起來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522篇報導,共12,86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522篇報導

12,86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