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李騰芳古宅歷史記實
大溪李騰芳古宅歷史紀實
今天我來到桃園大溪的 李騰芳古宅,這座保存完整的古厝,不只是建築,更是李家與大溪歷史的一部活書。
一、古宅淵源:李家與科場榮耀
李騰芳古宅興建於清朝咸豐年間(約 1859–1864 年)。
李家祖籍福建詔安,後遷至大溪月眉。
李騰芳是李炳生的第三子,此人在歲月裡刻下大溪的名字-他既是商人之子,也是秀才、貢生、舉人。
古宅原名李金興古厝,是李家為慶祝騰芳科舉得意所建。
二、建築之美:中國傳統與細膩雕工
整體格局採四合院,主建築兩落,左右有護龍,是典型漢人望族宅第。
建材為紅磚、砂岩與土磚,而屋瓦為黑瓦,線條穩重典雅。
正廳掛有「大夫第」「文魁」扁額,象徵科舉功名。
木作雕花非常細緻:花草、鳥獸、荷花、金瓜、石榴等吉祥圖案,雕工雄渾卻不失柔雅。
此外,李騰芳本人精於書畫,其宅內仍留有書畫收藏與文化氣息。
三、歷史與修復:文化傳承的重要里程
古宅曾經隨著時間風雨褪色,但它的重要性不曾被遺忘。1960–70 年代它逐漸被認定為古蹟。
後來經過多次整修,第三次修復工程結束後,於 2004 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主管單位交由木藝生態博物館營運,並規劃成「遊戲小學堂」與教育工作坊,傳承李家精神與建築文化。
四、公民記者的觀察與體悟
站在這座古宅裡,不僅能看見雕工華美的窗櫺與廳堂,更能感受到百年前李家人對文化與教育的重視。
從舉人旗杆到屋瓦構造,這座宅第不只是富有財力的象徵,更代表科場成功與文化根基。
對現代來說,它是一堂活的歷史課,提醒我們:家族與土地、文化與教育都值得被珍惜。
透過導覽與志工的故事,我領略到古宅保存的不只是空間,
更有一代代人對傳統的堅持與對未來的期望。
這座古厝告訴我們,歷史不是過去,它仍然在呼吸;
我們來參觀,不只是看建築,更是在與時間對話。
我是麗莎小百合,作為今天的大溪公民記者,
用腳步記錄老屋的記憶,也用心聆聽它的故事。
期待下一次,和你再一起走進另一扇古門。
麗莎小百合/公民記者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